[1] |
赵爱清. 传播力评价对我国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补充与发展趋势[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43(10):235-240.
|
[2] |
颜帅. 科学传播和评价的“后期刊时代”[J]. 科技导报, 2020, 38(20):21-22.
|
[3] |
张立伟, 王政武. 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时代使命与传播力塑造[J]. 青年记者, 2019(14):43-44.
|
[4] |
郭奕冰. 学术期刊传播力研究进展探析[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4(2):113-118.
|
[5] |
吴祝华, 刘明华, 柳静怡, 等. 我国科技期刊论文传播力评价体系构建:以江苏省高校农林医药期刊论文为例[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2, 33(11):1580-1586.
doi: 10.11946/cjstp.202207200552
|
[6] |
许新军. z指数在期刊网络传播力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20, 38(6):111-117.
|
[7] |
俞立平, 庞如超, 周娟美. 学术期刊学术传播水平评价:期刊传播因子[J].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1, 11(4):133-140.
|
[8] |
余菁, 邬加佳, 莫传伟, 等. 学术期刊移动传播力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 31(9):1075-1080.
doi: 10.11946/cjstp.202002180067
|
[9] |
林坚. 论科技传播中的信息选择[D].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 2000.
|
[10] |
吕志军, 朱楠, 曲凡, 等. 科技期刊传播力评价要素探讨[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 31(8):923-928.
doi: 10.11946/cjstp.202006110576
|
[11] |
张春华. 传播力:一个概念的界定与解析[J]. 求索, 2011(11):76-77.
|
[12] |
李林. 提升科技期刊传播力的实践与探索:以《环境科学》为例[J]. 编辑学报, 2018, 30(1):77-79.
|
[13] |
吴年华. 学术期刊加强传播力建设路径研究[J]. 科技与出版, 2018(7):69-73.
|
[14] |
赵茜. 基于读者价值的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的识别[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1, 22(3):410-413.
|
[15] |
夏登武. 基于知识转移视角的科技学术期刊传播力探讨[J]. 编辑学报, 2014, 26(2):114-117.
|
[16] |
万东升, 陈于后. 学术期刊传播力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28(1):101-106.
|
[17] |
Liu B, Lü Z J, Zhu N, et al.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dissemination ability of sci-tech periodicals based on hesitant fuzzy linguistic[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ncertainty,Fuzziness and Knowledge-Based Systems, 2020, 28(Supp02):153-167.
|
[18] |
侯丽珊. 科技期刊多渠道精准传播体系的构建和应用[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7, 28(5):422-426.
doi: 10.11946/cjstp.201703100158
|
[19] |
Entradas M, Bauer M W, O'Muircheartaigh C, et al. Public communication by research institutes compared across countries and sciences:Building capacity for engagement or competing for visibility?[J]. PLoS ONE, 2020, 15(7):e0235191.
doi: 10.1371/journal.pone.0235191
URL
|
[20] |
哈罗德·拉斯韦尔. 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M]. 何道宽,译. 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3:35,43.
|
[21] |
高存玲, 庞峰伟, 苏静怡.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科技期刊传播力提升策略:基于5W模式的研究[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 31(5):506-512.
doi: 10.11946/cjstp.202002210100
|
[22] |
吴领叶. 我国数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发展对策研究[J]. 科技与出版, 2021(8):40-46.
|
[23] |
李莘, 于光, 李纪, 等. 开放科学任重道远:物理学科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对知识传播的影响调查[J]. 科技与出版, 2015(11):118-122.
|
[24] |
李舒婷. 新时代背景下提升农业科技期刊传播力浅析[J]. 科技传播, 2020, 12(10):48-49.
|
[25] |
孙媛媛. 科技期刊质量影响因素及改进策略[D]. 天津: 天津大学, 2012.
|
[26] |
晏小敏. 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传播力提升路径[J]. 中国出版, 2019(12):64-65.
|
[27] |
蒋学东. “5W”传播模式下科技期刊传播的“变”与“应变”:基于媒体融合背景[J]. 出版科学, 2018, 26(3):78-81.
|
[28] |
孔薇. 全媒体背景下科技期刊大众传播体系的构建[J]. 编辑学报, 2020, 32(6):611-614.
|
[29] |
赵瑞, 许升阳. 科技期刊专题的传播策略及传播力提升方案[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8, 29(8):793-797.
doi: 10.11946/cjstp.201804180353
|
[30] |
赵文青, 宗明刚. 学术期刊微信传播效果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6, 27(6):611-616.
doi: 10.11946/cjstp.201512151174
|
[31] |
单凝, 王丹, 于洋, 等. 媒体融合时代下高校类科技期刊的传播力建设[J]. 编辑学报, 2019, 31(S1):97-99.
|
[32] |
张玉楠, 王晴, 王姝. 完善PubMed文章展示有利于提高中文医学期刊传播力:以《华西口腔医学杂志》为例[J]. 编辑学报, 2018, 30(4):423-425.
|
[33] |
甄伟锋. 新媒体语境下科技期刊传播效果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 30(8):905-910.
doi: 10.11946/cjstp.201903300209
|
[34] |
刘洁. 开放科学视角下科技期刊的媒体融合发展[J].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20, 41(1):102-106.
|
[35] |
王亚辉, 黄卫. 科技期刊社会化、大众化传播的策略及路径选择[J]. 科技与出版, 2018(8):80-84.
|
[36] |
李宗红. 我国西部12种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5—2009年网络传播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1, 22(1):67-70.
|
[37] |
石婧, 段春波, 周白瑜, 等. 科技期刊应用微博微信平台影响力评价初探[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 25(5):655-6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