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思考和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我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可行之举。【方法】 通过文献调研、网络调研、案例研究等方法,梳理相关进展并提炼总结要点。【结果】 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我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应着眼于话语权、影响力和传播力。“中国式”是我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政治背景和文化逻辑,是“现代化”的价值立场;“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实现路径。【结论】 通过多措并举、技术驱动、搭建对话交流,提升中国优秀科技期刊在全球的话语权、影响力和传播力,从而带动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我国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目的】 研究分析科学家精神、青年科技人才与科技期刊协同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机制,以期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逻辑推理和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剖析科学家精神、青年科技人才与科技期刊三者发展的内在一致性及协同关系。【结果】 从理论研究的维度,针对科学家精神、青年科技人才和科技期刊的本源深入分析;从一致性本质的维度,揭示科学家精神、青年科技人才和科技期刊三者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基于科学技术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的内在一致性和协同关系,提出构建科学家精神、青年科技人才与科技期刊三者的协同发展机制。【结论】 基于科学技术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的一致性,科学家精神、青年科技人才与科技期刊三者的发展存在内在一致性和协同关系,应构建基于内在一致性和协同关系的协同发展机制。
【目的】 通过对资本失范性介入国际学术期刊出版乱象的分析,为开放获取模式下我国学术期刊出版规范管理和伦理治理提供研究参考。【方法】 结合Cabells掠夺性期刊报告和国际科学院组织掠夺性期刊案例数据,从资本失范性介入的视角,揭示当前国际学术期刊出版领域乱象丛生的原因及伦理问题。【结果】 被资本失范性介入的国际学术期刊存在虚假同行评议、克隆知名期刊、戏弄学术研究、精准定向收割、绑架投稿索酬等出版乱象。从资本失范性介入的视角观察,存在伦理失范加剧、学术规范异化、定向掠夺资源、学术价值扭曲等伦理问题。【结论】 厘清问题本质,着重源头治理,从认知层面全面提升科研人员对学术出版领域学术失范的辨识能力,营造正确的学术价值观,以科研诚信的自觉主动抵制失范逐利的诱惑。
【目的】 为中国学术期刊在未来开放获取实践中处理版权问题提供参考借鉴。【方法】 采用网络文献调研法调研总结国际实践中作者版权保留的主要类型,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识别作者版权保留的利益相关主体,分析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及主要冲突。【结果】 尝试探索国际实践中利益冲突的解决方案,提出作者增强版权认知,资助机构、科研机构主动参与博弈,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发展新型学术交流模式,调整版权利益分配格局等方法来协调冲突、平衡利益。【结论】 期刊出版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中国学术期刊应及时变革出版社与数据库商主体分立的状况并形成统合的出版主体,同时更加重视版权政策的制定完善及版权协议的规范化。
【目的】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掠夺性出版问题,借鉴世界一流大学期刊预警实践经验,为改进我国学术期刊预警制度现状并推动科研诚信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方法】通过网络调研,获取2022年QS世界大学排名前50的高校网站中关于期刊预警主题的文本资料,借助扎根理论对其进行内容分析。【结果】构建世界一流大学期刊预警制度要素模型,发现我国期刊预警制度处于起步阶段,在期刊检查工具、出版政策、学科服务等方面存在不足。【结论】需通过推广学术期刊检查工具、引导作者关注出版权益、强化科研经费审核与管理、建设期刊预警主题学科服务平台、改进科研评价方式等手段进一步完善期刊预警制度。
【目的】 利用区块链技术防范应对同行评议中的学术失范问题,为学术出版信任体系构建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同行评议中的学术失范表现形式及当前防控学术失范的方法和手段,根据区块链的技术特性,采用区块链应对学术失范。【结果】 借助区块链技术,可以更好地落实当前应用的制度、模式与技术上的防控手段,有效防范传统同行评议中存在的由主观意愿造成的学术不端和由客观因素导致的技术性学术失范。【结论】 通过利用区块链的非对称加密、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技术完善开放式同行评议,可从制度和技术双方面入手规范学者行为,有效地减少当前同行评议中的学术失范情况,实现负责任研究与创新。
【目的】 掠夺性期刊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明确国际英文掠夺性期刊定义,为有效打击国际英文掠夺性期刊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默顿等人对学术期刊使命的观点,从期刊论文质量、发表费用两个方面,采纳影响因子、年发文量、作者国别比例、篇均发表费与年发文量之积4个指标,根据数据分布形态,采用对数正态分布函数拟合每个指标数据。4个指标分布函数的95%上限、5%下限形成多个组合,据此可确定国际英文掠夺性期刊的掠夺程度。【结果】 选择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22年Clinical Medicine类别期刊为讨论对象,依据提出的方法计算可知掠夺性期刊占比为8.78%,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判定的掠夺性期刊占比为4.88%。依据提出方法判定的掠夺性期刊中,有13种期刊与《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判定结果重合,占《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医学类预警期刊的65%。【结论】 提出的方法有明确理论依据,指标、数据透明,可以消除通过特征归纳、定义掠夺性期刊的多个缺点,具有一定政策参考价值。
【目的】 了解我国医药大学学报类期刊动物福利伦理审查现况并提出改善建议。【方法】 统计分析56种入选2020年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的医药大学学报类期刊稿约及其刊载的动物实验论文中动物福利伦理内容的完善情况。【结果】 仅少数期刊在稿约中明确提出动物实验伦理审查要求,论文大多未注明必要的动物伦理信息;稿约中有动物伦理要求的期刊,其论文中对应内容的注明情况显著优于稿约中无伦理要求期刊的论文;《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稿约和论文中动物伦理内容的完善情况均显著优于非来源期刊。【结论】 医药大学学报类期刊应重视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在稿约中增加审查要求并认真执行,同时利用高校平台和资源优势,完善动物福利伦理审查制度。
【目的】 测度中国英文学术期刊的国际传播能力,为提升中国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学术话语权提供决策支撑。【方法】 构建基于社交媒体的中国英文学术期刊论文传播广度、强度和速度等指标,测度中国英文学术期刊的国际传播能力,利用统计分析和非参数检验揭示各学科论文的传播特征。【结果】 不同学科期刊论文在传播广度、传播强度和传播速度的总体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工程科技Ⅱ、基础科学和医药卫生科技领域论文的传播能力明显优于其他学科中的期刊论文;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一枝独秀。【结论】 应挖掘各学科领域热点选题,加强期刊的建设、宣传与推广;推进落实系列发展行动计划,加大对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的扶植力度;鼓励科研人员参与科学传播,提升社交媒体传播技能,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英文期刊传播能力。
【目的】 分析高校开展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的需求、难点以及可行性,为高校与期刊的协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目的抽样原则选取北京某高校的科技期刊编辑和管理者进行个人深度访谈。基于主题框架法分析不同人员对期刊集群化建设的意向和观点。【结果】 高校科技期刊编辑和管理者有期刊集群化建设需求,但其认为期刊人员配置、学者办刊模式以及办刊习惯方面的问题会阻碍期刊集群化进程。【结论】 高校应在不改变期刊办刊习惯和学者办刊模式的前提下建立期刊中心,通过增强期刊人员配置、统筹选题布局、整合宣传推广等途径循序渐进地实现科技期刊从传统出版、单刊出版向集群化出版的转型升级。
【目的】 探索如何借助审校软件开展中文科技期刊术语审读,为提升术语审读质量和效率提供参考,为实现机器审读和人工审读有机结合提供路径,为建立常态化的术语审读模式提供思路。【方法】 对2021年10种科技期刊的术语相关差错情况做回顾性调查,采用机器审读和人工审读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审校软件优化审读工作模式;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不同软件审校结果,遴选适用于术语审校的高效软件。【结果】 审校软件能有效减少工作量,保证工作质量的一致性,在若干类型错误的检测方面具备优势,但各软件效果不一,人工审核不可或缺。【结论】 最大限度地利用审校软件和提升审校软件性能是提升术语审读效率、扩大术语审读规模的重要保障。
【目的】 建立科技期刊学术短视频运营评价指标体系,探讨科技期刊学术短视频运营策略,促进科技期刊与短视频融合发展。【方法】 采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案例分析与德尔菲法等研究方法,构建科技期刊学术短视频运营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运营策略。【结果】 基于内容运营、用户运营、经营效益与传播效果4个维度构建了包括10项二级指标和32项三级指标的科技期刊学术短视频运营评价框架,为科技期刊学术短视频运营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结论】 科技期刊学术短视频运营评价指标体系具有正向的评价效用,可以利用考核指标提升学术短视频的运营效率。科技期刊运营者应重视内容运营规划,重点增加粉丝数量,强化目标用户管理,提升学术短视频传播效果,持续优化运营策略。
【目的】 探究学术期刊地区覆盖面以及区域间论文出版关联特征,以促进学术期刊高质量建设及其与学术研究的良性互动。【方法】 采用莫兰指数分析我国学术期刊空间格局,通过泰尔指数和计量方法分析2021年度核心论文产出数量与出版数量的区域差异及学科差异,利用社会网络方法分析我国核心论文产出省域-出版省域关联特征,借助地理探测器分析区域关联和异地稿源数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我国学术期刊布局不均衡,少数省域拥有绝大多数学术期刊。学术期刊布局总体呈空间负相关,山西、河北为局部洼地,广东为局部高地。核心论文产出与出版存在一定的多中心态势,且后者更加不均衡,总体上华中和东北地区较均衡,华北地区内部差异最大。学科层面,医学类和工业技术类期刊的区域不均衡性最甚。核心论文产出与出版关联关系集中在少数省域,两个“双向溢出版块”内部省域聚类特征明显,“经纪人版块”省域学术产出能力尚可,需加强自身期刊建设。期刊内部属性、科研投入是影响区域学术期刊发展的主导因素,省域学术产出越多,其学术期刊发展越繁荣,但易出现地域倾向。影响因子具有协同作用,区域内高校研究人员、经济支持、合作机构越多,越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从而促进学术交流和学术期刊的高质量建设。【结论】 我国学术期刊发展水平的区域不均衡性比学术产出的不均衡性更严峻,而加强人才培养、加大科研投入、适当提高出版频率有利于区域学术期刊发展并促进学术良性互动。
【目的】 分析不同学术影响力的综合类/专科类期刊栏目建设和专题策划的差异化情况,从突出相关学科期刊差异化发展的视角,探索综合类科技期刊有效避免不良竞争、与相关学科期刊共赢的高质量发展途径。【方法】 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期刊学术影响力情况和中国知网的期刊栏目发文引证数据,以处于不同学术影响力水平的老年医学相关学科的8种专科类和综合类期刊为研究对象,纵向(不同学术影响力期刊)和横向(综合类与专科类期刊)分析比较期刊栏目建设和专题策划的差异情况。【结果】 学术影响力较高的4种期刊中,综合类和专科类期刊的栏目发文量排名、篇均被引频次排名差异较大;学术影响力较低的4种期刊中,综合类和专科类期刊的差异较小。在不同学术影响力期刊中,专题类、特色类栏目是促进差异化的重要栏目;学术影响力较低的4种期刊的指南共识类发文的学术质量有待加强,专题数量和选题质量需要继续提高。应通过降低相关学科期刊间共有专题比例,关注选题综合性、专业性、连续性,以及与国家重要课题结合等加深差异化程度。【结论】 医学综合类科技期刊需要提高栏目统筹管理水平、加强特色类和专题类栏目建设、注重指南共识类文章的学术质量,从差异化视角推动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和可持续健康发展。
【目的】 构建科普研究类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为发展和评价我国科普研究类学术期刊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调查法,以全评价体系为理论框架,探讨科普研究类学术期刊的概念和特征,搭建科普研究类学术期刊的评价体系,提炼出科普研究类学术期刊评价的相关指标。【结果】 构建包含形式评价、内容评价、效用评价3个一级指标,学术影响、新闻传播等9个二级指标及其下属33个三级指标的科普研究类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实现对科普研究类学术期刊系统、全面、专业的评价。【结论】 所构建的科普研究类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是合理、可行的,能够对科普研究类学术期刊评价领域进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