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 [2025-05-10].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8/16/content_5705580.htm
URL
|
[2]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EB/OL]. [2025-05-10]. https://www.gov.cn/zhengce/2022-09/04/content_5708260.htm
URL
|
[3] |
刘清海, 吴秋玲. 关于科普期刊评价体系和方法的思考与建议[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7, 18(5):771-774.
|
[4] |
张波. 我国科普期刊研究流变与态势[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8, 29(1):8-13.
doi: 10.11946/cjstp.201706280526
|
[5] |
郭倩影, 赵丹群. 基于Altmetrics的学术论文评价研究评述[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1, 44(9):190-197.
doi: 10.16353/j.cnki.1000-7490.2021.09.027
|
[6] |
邱均平, 刘亚飞, 魏开洋. 科学交流视角下学术论文影响力多维评价[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3, 46(6):47-54.
|
[7] |
Fernandez-Cano A, Fernández-Guerrero I M. A multivariate model for evaluating emergency medicine journals[J]. Scientometrics, 2017, 110(2): 991-1003.
|
[8] |
杨文霞, 孔嘉, 闫晓慧, 等. 多维学术期刊评价研究:以LIS学科为例[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4, 35(6):841-851.
doi: 10.11946/cjstp.202312171007
|
[9] |
金洁琴, 张欣欣. 开放科学环境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图书社会影响力评价研究:以江苏省哲社三届获奖图书为例[J]. 图书情报工作, 2024, 68(16):62-74.
doi: 10.13266/j.issn.0252-3116.2024.16.006
|
[10] |
Guo Y, Xiao X T. Author-level altmetrics for the evaluation of Chinese scholars[J]. Scientometrics, 2022, 127(2): 973-990.
|
[11] |
杨柳, 陈贡. Altmetrics视角下科研机构影响力评价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5, 59(15):106-114.
doi: 10.13266/j.issn.0252-3116.2015.15.015
|
[12] |
张波, 胡雪静. 智媒时代科普期刊评价体系的症结与创新[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1, 32(3):325-331.
doi: 10.11946/cjstp.202008150744
|
[13] |
郭凤娇, 赵蓉英, 孙劭敏. 基于科学交流过程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研究:以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为例[J]. 情报学报, 2020, 39(4):357-366.
|
[14] |
王贤文, 张春博, 毛文莉, 等. 科学论文在社交网络中的传播机制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3, 31(9):1287-1295.
|
[15] |
许鑫, 叶丁菱. 多维影响力融合视域下的数据论文评价研究[J]. 情报学报, 2022, 41(3):275-286.
|
[16] |
李靓. 公民科学背景下科普期刊“破圈”传播路径研究[J]. 科技与出版, 2022(4):114-119.
|
[17] |
吴祝华, 刘明华, 柳静怡, 等. 我国科技期刊论文传播力评价体系构建:以江苏省高校农林医药期刊论文为例[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2, 33(11):1580-1586.
doi: 10.11946/cjstp.202207200552
|
[18] |
李明, 陈铭. 学术图书Altmetrics评价指标分层框架探析[J]. 现代情报, 2018, 38(5):106-109.
doi: 10.3969/j.issn.1008-0821.2018.05.016
|
[19] |
余厚强, 邱均平. 替代计量指标分层与聚合的理论研究[J]. 图书馆杂志, 2014, 33(10):13-19.
|
[20] |
张洋, 朱嘉麒, 韦安乔, 等. 大学网络声誉的量化评价研究[J]. 情报学报, 2023, 42(8):926-938.
|
[21] |
金洁琴, 冯婷婷. 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的学术影响力与社会影响力评价研究:以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为例[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3, 46(3):166-173.
|
[22] |
李新运, 姜玉梅, 田景梅, 等. 基于改进的TOPSIS法的高校图书馆建设绩效评价研究:以教育部直属高等院校为例[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8, 36(3):22-29.
|
[23] |
余厚强, 马超, 王玥, 等. 中国替代计量数据的来源与识别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2, 45(12):111-118.
|
[24] |
李龙飞, 余厚强, 杨思洛. 基于相对引用方法的微信提及指标标准化研究[J].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4, 14(6):99-115.
|
[25] |
周华清, 郑淇佳, 贺嫁姿. 基于受众需求的科普期刊新媒体科普传播路径探析[J]. 编辑学报, 2024, 36(6):612-616.
|
[26] |
刘洋, 赵娜, 王璐, 等. 基于学术期刊内容的科普创作策略探索:以《协和医学杂志》为例[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4, 35(10):1416-1424.
doi: 10.11946/cjstp.202404110357
|
[27] |
杨秀, 赵可馨. 科普期刊的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策略探析:以《科幻世界》为例[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4, 35(4):514-522.
doi: 10.11946/cjstp.202310310866
|
[28] |
毕崇武, 延敬佩, 张译心, 等. 科普期刊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与驱动机制:以中国优秀科普期刊(2020)为例[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4, 35(2):153-162.
|
[29] |
邵煜, 亢小玉, 李波. 基于SWOT分析的科技期刊科普平台发展策略[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4, 35(8):1050-1056.
doi: 10.11946/cjstp.202403070204
|
[30] |
刘欣, 李雪. 中国科普期刊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中国精品科普期刊文献库》的计量研究[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3, 34(2):249-257.
doi: 10.11946/cjstp.202209260736
|
[31] |
程富, 刘红霞, 李相, 等. 科技期刊与知识类意见领袖合作科普传播模式研究[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4, 35(8):1042-1049.
doi: 10.11946/cjstp.202404010309
|
[32] |
邵煜, 亢小玉. 困境与突破:综合性科技期刊科普功能建设探索与实践[J]. 编辑学报, 2024, 36(1):68-72.
|
[33] |
卫夏雯, 祝叶华, 韩晓宁, 等. 我国科普期刊微信视频号传播能力与策略研究[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4, 35(2):143-152.
|
[34] |
张波, 张钰婷. 基于数字孪生模式的科普期刊创新路径与取向[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5, 36(2):199-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