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选择包含的内容

ISSN:1001-7143 CN:11-2684/G3 Email Alert  RSS   ENGLISH
  • 首页
  • 关于期刊
    • 期刊介绍
    • 数据库收录
    • 政策声明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编委会
  • 期刊中心
    • 当期目录
    • 往期目录
    • 专题专栏
    • 虚拟专辑
  • 特色资源
    • 特色栏目
    • 期刊案例库
    • 人物素材库
  • 学术活动
  • 作者中心
    • 投稿须知
    • 论文模板
    • 版权转让协议
    • 作者登录
  • 订阅
    • 纸刊订阅
    • Email Alert
    • RSS
  • 期刊动态与公告

2025年, 第36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5-06-25
  

  • 全选
    |
  • 封面
    封面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5, 36(6): 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目录
    目录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5, 36(6): 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科技期刊自立自强专题
    科技期刊当自强 破局立新正当时
    蔡斐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5, 36(6): 685-685. DOI:10.11946/cjstp.202506160695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 科技期刊自立自强专题
    做大做强 自主发展:航空学报杂志社创新实践与启示
    佟路, 蔡斐, 李明敏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5, 36(6): 686-692. DOI:10.11946/cjstp.202503230280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剖析国内外科技期刊运营现状,探讨科技期刊如何通过建立自主运营模式助力高质量发展。【方法】 以航空学报杂志社为典型案例,详细分析其在创新市场化运营机制、严控论文品质、拓展精品化学术服务、培育尖端型人才等方面的具体实践。【结果】 航空学报杂志社借助多元化运营实践,成功实现自我造血,旗下《航空学报》与CJA影响力与载文量实现双提升,打造出一流期刊品牌与学术交流平台,推动了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结论】 建议学术期刊积极挖掘市场潜力,优化运营模式、强化运营能力,以此提升国内外影响力与竞争力,进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 科技期刊自立自强专题
    中国医学期刊自立自强奋进中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路径
    刘冰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5, 36(6): 693-700. DOI:10.11946/cjstp.202502240154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中国医学期刊在国际竞争格局中面临的问题,探索实现自立自强的方法与发展路径,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法】 结合中国医学期刊发展现状,分析并揭示其面临的困境。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出版机构生态构建2个方面提出构建策略和政策建议。【结果】 中国医学期刊面临着学术成果外流、内容组织及出版能力不足、评价体系错位等原因造成的学术话语权危机。本研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实践路径和政策建议。在国家层面,应积极推进医学期刊资源及研究成果大数据中心、国家医学知识服务平台建设,探索评价体系创新。出版机构应推进期刊集群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重视本土学术创新,加快英文新刊建设等工作。【结论】 中国医学期刊自立自强是国家科技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部分,医学期刊需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可控医学知识生产-传播-应用闭环体系,通过政策支撑、技术创新、生态协同三维驱动,实现知识策源、范式创新、智能引擎等方向的转变,完善学术出版价值链,建立更开放的医学学术交流生态系统。

  • 科技期刊自立自强专题
    迈向国际一流综合性期刊——Science Bulletin的10年改革与创新实践
    刘丽辉, 邹文娟, 肖鸣, 张莉, 安瑞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5, 36(6): 701-706. DOI:10.11946/cjstp.202504010307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我国老牌英文期刊在国际一流期刊建设大潮中,自立自强的改革创新之路。【方法】 以Science Bulletin的10年创新发展为例,紧紧围绕其根植中国、面向世界的初心和使命,回顾并总结其在改革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和成功经验,分析差距和挑战,为加快打造国际一流期刊夯实基础。【结果】 通过卓有成效的实践,Science Bulletin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取得跨越式发展,迈入国际综合性期刊前5%行列。【结论】 Science Bulletin 10年改革成功转型,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探索了一条具有我国期刊发展特色的自立自强之路,其办刊思路和策略可为我国一流期刊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 科技期刊自立自强专题
    科技期刊“大”有可为:《材料科学技术(英文)》自立自强发展路径探索和实践
    罗艳芬, 周海燕, 迟美, 罗东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5, 36(6): 707-713. DOI:10.11946/cjstp.202504220407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不断提高科技期刊影响力,更好服务我国科技发展战略,梳理《材料科学技术(英文)》在做强、做大过程中的路径和实践,提出科技期刊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策略。【方法】 以《材料科学技术(英文)》为例,通过网络调研、文献检索以及数据分析,总结了我国科技高速发展以及利好政策的背景下,期刊在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拓展学科方向、变更办刊模式、严控稿源质与量、多渠道提升传播力几个方面实施的举措。【结果】 《材料科学技术(英文)》发文量和影响因子多年来实现持续同步增长,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和发文量均进入学科排名前10%,快速发展成为本领域具有较高学科引领能力和影响力、初具自立自强特质的科技期刊。【结论】 提高科技期刊影响力并适当增加发文量,将科技期刊做强、做大,是科技期刊实现自立自强的有效途径。

  • 论坛
    基于多元共治理论的中文科技期刊撤稿治理体系构建
    张弘, 杨中楷, 柴玥, 李蕾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5, 36(6): 714-721. DOI:10.11946/cjstp.202502090092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解析中文科技期刊撤稿问题的成因、内在机理与体制机制难题,探索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撤稿治理体系,并提出富有前瞻性和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方法】 基于规范研究方法,探索构建战略、管理、监督多层次联动的撤稿治理体系框架,系统性、科学性分析纵向与横向结构,明晰各治理主体的协同与互动关系。【结果】 中文科技期刊撤稿面临撤稿数量和国际期刊相比偏低、撤稿声明文本不够规范、撤稿形式缺乏统一标准等系列问题。为此,亟须厘清撤稿制度不健全、主体权责不清晰和信息共享不充分3大体制机制难题;探索构建多元共治框架,通过惩戒、撤销和披露机制等努力提升撤稿的权威治理、契约治理和参与式治理效能。【结论】 从制度建设、机制创新、能力提升、国际交流4个维度推进中文科技期刊撤稿治理体系优化,不断提升撤稿机制和程序的透明度与标准化水平,切实推动中文科技期刊实现内涵式可持续发展。

  • 论坛
    “问题导向、多学科交叉”的体育科技期刊办刊理念与实践
    张业安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5, 36(6): 722-728. DOI:10.11946/cjstp.202503140259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提升我国体育科技期刊质量,创新办刊理念与实践,通过期刊平台推动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 基于体育学科实践性和交叉性学科特征,以及体育科技期刊服务学科发展的目标与问题之间的“鸿沟”,提出“问题导向、多学科交叉”的体育科技期刊办刊理念。【结果】 “问题导向、多学科交叉”的体育科技期刊办刊理念即“鼓励发表和引导旨在解决体育实践问题、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和学术交流”的体育科技期刊办刊理念。通过案例对该理念的践行方案进行解析并提出未来发展设想。【结论】 不同学科期刊应根据自身特色设计“问题导向、多学科交叉”的办刊策略和实施方案;通过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引导研究者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进而服务学科发展、促进实践进步是办刊者的“初心”。

  • 论坛
    学术期刊赋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角色定位、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
    周春雷, 姚周远伊, 汪巧红, 常大伟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5, 36(6): 729-736. DOI:10.11946/cjstp.202503020186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满足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对学术期刊提出的时代要求,学术期刊应以自身高质量发展加快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步伐。【方法】 从“知识生产-知识认证-知识传播”的功能链条出发,探讨学术期刊在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事业中的角色定位、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结果】 在知识生产维度,部分学术期刊存在选题设置失衡,研究内容热点化现象严重等问题;在知识认证维度,同行评议受AIGC技术挑战,加剧了原创知识的认证压力;在知识传播维度,缺乏有效的创新扩散渠道。【结论】 提升站位,合理把握国家战略与学科逻辑的平衡,增强知识认证的学术责任感和荣誉感,主动发挥期刊的引领优势;优化研究成果评价方式,构建原创导向的学术评价生态;以知识互动激发争鸣和共鸣,提升自主知识的传播效能。

  • 论坛
    我国科技期刊发表重大原创性研究成果的创新实践与启示——以《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英文)》为例
    温亚媛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5, 36(6): 737-741. DOI:10.11946/cjstp.202502260173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我国科技期刊吸引重大原创性研究成果优先发表在国内科技期刊的创新实践,梳理成功经验与启示,以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方法】 以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RAA)为例,选取有代表性的国际天文期刊发文量进行比较,分析RAA成功发表国内重大原创性研究成果的典型案例,探讨RAA在赋予科研人员足够的话语权,发表有国际影响力专刊等方面采取非对称超越的措施。【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片面追求发文量很难改变天文学头部期刊的垄断出版局面,为提高RAA的国际影响力,必须创新RAA特色。RAA创新实践表明,发表重大原创性研究成果是学术期刊提高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结论】 依托国内重大科学设施、设立奖励机制、加强期刊宣传等举措,可以有效吸引重大原创性研究成果在国内期刊发表,提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未来需进一步优化科研评价体系,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

  • 数字出版
    学术期刊“数据可用性声明”政策实施成效——基于Nature系列期刊的考察
    邢文明, 徐萌萌, 赵姿, 许恬冬映, 曾瑶, 王丽婧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5, 36(6): 742-751. DOI:10.11946/cjstp.202502200142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考察学术期刊“数据可用性声明”政策的实施效果,特别是论文关联数据可用程度,以促进学术期刊论文关联数据的共享与重用。【方法】 以FAIR原则为基础构建科学数据可用性评价指标,在考虑期刊所属学科的基础上,选择Nature系列期刊中的5种期刊,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每种期刊每年随机抽取一期形成调研样本,逐一查阅样本论文是否含有数据可用性声明、是否附有支撑数据以及数据可用性程度等。【结果】 Nature系列期刊的论文关联数据大部分指标(如论文提供数据获取途径、数据格式易于处理等)均有较好的表现,较好地保障了数据的共享与重用。但数据包含论文相关信息、为论文提供引用信息、数据包含许可协议信息、数据包含使用说明等指标表现欠佳,表明在这些方面仍有提升空间。【结论】 期刊可以从细化数据提交与评价规范、深化与数据存储平台合作、建立数据分级分类审核机制、提供数据可用性服务与指南、凝聚论文关联数据开放共识等方面入手,提升“数据可用性声明”政策实施成效。

  • 数字出版
    生物医学领域数据论文的出版现状、问题及思考
    赵云鲜, 邹丽雪, 张洁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5, 36(6): 752-759. DOI:10.11946/cjstp.202502280181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生物医学领域数据论文的出版现状进行系统调研和分析,为数据论文的出版提供建议。【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文献类型为“data paper”和PubMed数据库文献类型为“dataset”的数据论文,收集124种出版生物医学数据论文的期刊,调研17个数据论文模板,提炼生物医学领域的期刊对数据论文类型、数据论文模板、数据存储以及同行评审的要求,归纳当前生物医学领域数据论文的发展现状与问题。【结果】 生物医学领域的期刊主要将数据论文作为出版的文章类型之一并设立专栏。数据论文主要为描述数据集或描述数据库,涵盖data report、data note、data descriptor、database等多个文章类型,同一出版商旗下的不同期刊所采用的类型也有差异。数据论文模板主要要求作者提交与数据收集、数据存储和数据重用相关的信息。Frontiers、Springer Nature、Pensoft为期刊制定了统一的数据存储方法,一些期刊则各自制定数据存储方法。数据论文需要进行同行评审,一些期刊专门针对数据论文规定了需要评审的内容。【结论】 生物医学数据论文仍存在主体内容结构尚不明晰、数据存储与重用管理不够规范、数据质量评价标准和方法不够全面等问题,我国生物医学数据论文正大量流失到国外。建议我国鼓励生物医学期刊开设数据论文独立专栏,规范数据论文内容,优化数据存储与重用,探索多元化和标准化的同行评审机制。

  • 数字出版
    中文科技期刊学术直播运营现状与策略
    郭亿华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5, 36(6): 760-768. DOI:10.11946/cjstp.202503250283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中文科技期刊的学术直播运营现状与策略,推动中国科技期刊学术直播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提升期刊知识服务能力。【方法】 以95种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简称“卓越计划”)第一期梯队的中文科技期刊为对象,采用网络调研、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其学术直播开展情况以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科技期刊学术直播开展策略。【结果】 “卓越计划”一期中文期刊仅有40种开展学术直播,开展率为42%,并且40种期刊学术直播开展情况存在较大差异。约有32.5%的期刊策划了比较有影响力的系列内容直播,成为期刊的品牌活动;超过半数的期刊直播平台较为固定,医学类期刊倾向于选择医学领域相关直播平台;宣传策略多见微信推文+海报形式;约有50%的期刊有直播概况报道;约有72.5%的期刊提供回放。部分“卓越计划”一期中文科技期刊学术直播在开展频次、平台建设、宣传形式、视频回放等方面存在问题,有待改进。【结论】 提出做好学术直播规划、形成期刊较为固定的直播平台、制定周密的宣传计划、借助各方资源扩大直播影响力、重视直播过程的互动与反馈、重视直播内容的二次传播等直播运营策略。

  • 能力建设
    在线传播视角下科普期刊社会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
    周静虹, 张晓倩, 延敬佩, 毕崇武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5, 36(6): 769-779. DOI:10.11946/cjstp.202503080226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科学合理的科普期刊社会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为科普期刊优化在线传播效果、提升社会影响力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借鉴。【方法】 从科普期刊在线传播过程中的读者行为出发,基于Altmetrics构建包含阅前查询、阅读获取、阅读利用、阅后反馈4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309种中国科普期刊为测评对象,依托百度、微信、豆瓣、当当等数据来源平台,运用CRITIC权重法对评价指标赋权,并结合TOPSIS法综合计算各期刊影响力得分。【结果】 访问数、查询数、下载数、转发数等指标权重较高;期刊影响力按类别由高到低排序为综合科普类、技术与工程类、自然科学类、健康医学类、农业技术类;评价结果在查准率、调和平均数F1分数、平均精度AP值等方面表现良好,展现出较高的适用性。【结论】 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对于科普期刊社会影响力评价具有可行性,能有效弥补当前科普期刊评价的不足,实证结果及相关建议能为提升科普期刊社会影响力提供参考。

  • 能力建设
    中国光学期刊网期刊出版周期及改进策略
    殷建芳, 邓迎, 王晓峰, 陈青, 韩峰, 胡艳芳, 吴秀娟, 马沂, 杨蕾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5, 36(6): 780-787. DOI:10.11946/cjstp.202503060214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中国光学期刊网收录的66种光学期刊的出版周期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从期刊集群层面,了解集群内期刊的出版状态,并提出改进策略。【方法】 基于中国光学期刊网、期刊官网、中国知网以及微信调研等数据,利用Excel统计期刊的基本出版信息和关键节点时间数据,分析期刊的修改周期、网络出版周期、纸质出版周期的分布特征,比较期刊的网络出版周期与纸质出版周期,并与美国光学学会期刊的出版周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部分期刊通过采取单篇页码和提前发布论文生产过程版本等措施,有效缩短了出版周期;然而,期刊在论文录用后的生产阶段时长占整个出版周期的3/4,导致其出版周期显著大于美国光学学会期刊。【结论】 国内期刊在出版生产阶段存在周期过长的问题。通过精细化出版流程分工、信息化出版生产管理、制定出版生产规范、培养出版技术专业人才、引入先进出版技术以及加强网络出版重要性认识等措施,可提升期刊出版生产效率,缩短出版周期,从而增强中国学术期刊的时效性和竞争力。

  • 能力建设
    学术期刊策划高质量专题的实践与思考——以《病毒学报》为例
    魏岚, 张良一, 胡大伟, 蒋涛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5, 36(6): 788-793. DOI:10.11946/cjstp.202407030728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提高学术期刊质量,探讨策划高质量专题的对策和方法,在分析期刊近5年来出版的专题文章的基础上,梳理高质量专题对提升学术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实践与思考。【方法】 以《病毒学报》为例,围绕国家重大专项和行业热点策划专题,对中国知网等来源的数据进行分析并评估其影响力。【结果】 专题论文在发文量占比约30%的情况下,其总下载量和总引用量占比达40%~50%,显著高于其他论文,表明专题策划有效提升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结论】 高质量专题策划是提升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关键策略,能够推动学科发展,并为科技期刊品牌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 评价与分析
    2023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统计与分析简报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统计与分析课题组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5, 36(6): 794-800. DOI:10.11946/cjstp.202502280182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各级管理部门、科研机构、期刊编辑部和科研人员提供基础数据和评估指标。【方法】 采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数据,对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整体收录情况,期刊被引用与来源指标、期刊学科、地区、载文量分布以及期刊基本信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21—2023年,期刊核心总被引频次、核心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等主要指标较为稳定。北京、上海、江苏、湖北和陕西等地核心期刊数量较多。2023年,自然科学领域核心期刊共发表论文44.32万篇,社会科学领域共发表论文4.94万篇。我国科技核心期刊(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办刊时长主要为20~50年,双月刊数量最多,其中自然科学领域双月刊占比为46.1%,社会科学领域双月刊占比为54.2%。【结论】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

  • 评价与分析
    GenAI在医学期刊健康科普多模态矩阵中的应用及思考
    翟铖铖, 贾泽军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5, 36(6): 801-808. DOI:10.11946/cjstp.202503030199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AI)在医学期刊健康科普多模态矩阵中的应用场景和价值。【方法】 采用文献调研法分析GenAI在健康科普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模态的应用现状,选取DeepSeek、豆包、即梦AI等GenAI主流模型进行医学科普多模态转换的应用实践,并分析应用成效。【结果】 GenAI在医学期刊健康科普多模态中的应用处于初步阶段但已展现出显著优势。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可优化科普内容;豆包等图像生成模型可高效创作科普插图、科普海报、科普IP形象及表情包等;即梦AI等视频生成模型可创作视频素材;剪映等智能视频工具可大幅提升科普短视频制作效率;蝉镜等数字人技术能为医学专家打造数字分身。【结论】 GenAI可应用于健康科普多模态的诸多场景,显著提高医学期刊的科普内容生产效率,有效提升传播效果,但要确保内容准确性,规避潜在的伦理风险。

  • 评价与分析
    中国学术论文撤稿时滞特征的多维度解析与应对策略
    宋晓林, 商丽娜, 罗玲, 张仲胜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5, 36(6): 809-816. DOI:10.11946/cjstp.202503060217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分析中国学术论文撤稿时滞的历史规律与学科分布特征,多维度揭示撤稿时滞的影响因素,提出增强期刊净化能力的应对策略。【方法】 在撤稿观察数据库中筛选并获得1992—2024年中国学者学术撤稿共32321篇(含会议论文),采用对比分析及方差分析探讨不同学科领域、出版商、论文类型及撤稿原因下撤稿时滞的差异;采用线性回归方法构建论文发表年份与撤稿时滞间关系模型,分析不同因素影响下撤稿时滞的变化规律。【结果】 中国学者撤稿时滞平均为554 d,中位数为378 d,可划为1992—1999年快速上升、2000—2011年快速下降、2012—2024年缓慢下降3个阶段。不同出版商、学科领域、论文类型及撤稿原因影响下撤稿时滞差异明显;会议论文撤稿是造成2010—2011年间撤稿数量异常高值的主要因素;生物学、生物化学及化学领域撤稿时滞较长。【结论】 建议进一步丰富撤稿时滞内涵,强化举报机制,标准化期刊撤稿流程,完善学术期刊撤稿制度。

  • 期刊人物
    引领期刊跨越发展,彰显一流主编精神——郑晓静院士的办刊实践与启示
    陈海璇, 刘志远, 刘俊丽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5, 36(6): 817-822. DOI:10.11946/cjstp.202506030583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 简讯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5年重点选题指南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5, 36(6): 823-823. DOI:10.11946/cjstp.202412071346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关于我们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主  编:张薇
常务副主编: 初景利
ISSN 1001-7143
CN11-2684/G3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33号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731室
邮编:100190
电话:010-62572403
E-mail:cjstp@mail.las.ac.cn
微信公众号
cas_cjstp
版权所有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部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