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将改写的经典图像与科技期刊封面设计相结合,促进艺术美融入科技发展。【方法】 从经典图像改写的外延和内涵出发,对经典封面图像改写的方式、理念、风格、效果进行研究。【结果】 我国科技期刊应积极借鉴世界顶级科技期刊封面设计的经验,建立前沿科学艺术工作室、拓宽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度;编辑部在设计封面时需提升审美意识。【结论】 中国科技期刊封面设计需借鉴顶级科技期刊的经验,可选取具有经典意义的艺术图像进行改写,更为有效传播前沿科研成果。
【目的】 探索学术期刊内容生产、知识供给、定点推送和差异服务的深度融合之道。【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以及对国内个别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的实践分析,探索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模式。【结果】 在媒体融合发展逻辑的指导下,学术期刊应积极顺应媒体融合之大势,主动关注领域重点、热点及前沿学术议题,抢占先发优势,积极谋求权威媒体的间接传播,拓宽信息传播渠道,开展多种数据格式的网络出版,实现信息定点推送和差异服务,以建构“学术期刊+移动互联网+服务”的“121”融合模式,构筑“作者—读者—编者”之间无障碍实时交互机制。【结论】 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的“121”模式能够有效推动学术期刊媒体融合进程,实现学术信息的广泛传播。
【目的】 探索辽宁省“双一流”建设及高校学报发展情况,为辽宁省高校学报抓住发展契机,更好地提升服务能力,助推辽宁省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立足于“双一流”建设给高校学报带来的突破可能、栏目重组机会和发展机遇,对照分析辽宁省23所高校学报服务“双一流”建设显现出的办刊层次、栏目发展、期刊集成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剖析高校学报主动服务、重点建设、整合集成等发展现状。【结果】 高校学报必须从内部发力,从自身做起,从大局出发,合理制定具体措施,从栏目入手着力打造支撑平台,从发展角度规划学术期刊群,不断提升办刊层次。【结论】 高校学报要针对显现出的具体问题,探索出高校学报提升办刊层次、服务于“双一流”建设的具体措施。
【目的】 从系统论视角出发,分析学术出版过程中出现的信任危机,提出应对危机的策略,从理论和技术上提高同行评审工作质量,提升同行评审的信任度。【方法】 以文献调查和案例分析为主要方法,综述已有的关于同行评审现状和问题研究以及信任危机的相关理论,结合案例,从社会、经济、文化等不同角度剖析同行评审体系存在信任危机的原因,最后针对同行评审体系的问题和各方面原因,结合目前国内外的创新尝试,提出应对策略。【结果】 社会转型时期,同行评审主体之间缺乏完全信任,传媒影响加剧了同行评审参与主体之间的信任危机,同行评审客观性与审稿人主观性之间矛盾不可调和使同行评审信任危机无法消除。【结论】 通过设立同行评审内部的监督机制、重视传媒影响、完善网络同行评审系统平台,巩固同行评审信任,促进学术出版的长远发展。
【目的】 在临床科研设计基本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医学期刊编辑初审的具体审稿方法,设计编辑初审单。【方法】 通过解读临床科研设计基本原则在医学科研中的重要意义,确立编辑初审思路。在初审中引入关键词检索的辅助方法,对医学论文的学术质量(包括真实性、创新性、科学性)进行评审。【结果】 医学论文的编辑初审过程就是分析临床科研设计基本原则和方法在医学科研中应用质量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编辑初审单,并对初审单各项目的审稿方法进行详细说明。【结论】 所提出的初审方法、设计的初审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有助于提升医学期刊编辑的初审能力。
【目的】 对国内科技期刊参考文献中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DOI)著录方面的问题和经验进行思考总结,为提高DOI规范化著录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检索分析国内期刊参考文献DOI著录现状;从编校实践角度出发,对参考文献DOI规范化著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 近年来,我国科技期刊在参考文献DOI著录方面已取得很大发展,但在编校实践中,DOI著录错误的问题时有发生。为作者提供说明文档及参考文献模板文件、针对常见问题进行批量检查,以及加强DOI语法知识学习等是提高DOI规范著录水平的有效方法。【结论】 期刊编辑在编校实践中,应注重DOI著录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宣传,善于利用各种工具手段,以不断提高DOI规范化著录的水平。
【目的】 新媒体环境下,科技期刊运用各类媒体手段提高自身传播力,迫切需要构建移动传播平台及其评价方式。【方法】 以《中国媒体移动传播指数报告》指标体系为蓝本,筛选符合科技期刊特点的移动传播评价模型指标。采用德尔菲法,通过问卷调查确定科技期刊移动传播评价模型的指标和权重。选择30名专家,分为两组:一组为期刊编辑组,另一组为期刊宣传、发行或微信平台运营组。【结果】 通过SPSS软件统计发现,两组专家对多数指标的评价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博文数量、App评论数量(安卓)、App评分(安卓)、App Store搜索数量(苹果)、App评论数量(苹果)和App评分(苹果)6项咨询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比较两组专家对评价模型中6个一级指标及其下属的28个二级指标的意见,确定指标权重,筛选出科技期刊移动传播评价指标。【结论】 筛选期刊移动传播评价指标对于提升科技期刊传播力、扩大科技期刊影响力、创新科技期刊事业发展,以及深化科技期刊机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以同类别中两种典型的中外科技期刊为样本,调研分析国内外科技期刊网站运营情况,为我国科技期刊网站国际化运营提供参考。【方法】 从微观角度对两种中外科技期刊的网站内容和网页设计等进行逐一对比,研究两者在网站国际化运营中的异同点。【结果】 尽管两种期刊的网站存在一些共同点,但相对国外科技期刊而言,我国科技期刊网站在内容形式、内容展示、内容分享、内容推送、发文实效性及特色服务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结论】 未来我国科技期刊网站的建设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更好地体现国际化:要不拘一格,丰富内容出版形式;要完善传播平台,扩大国际化传播生态网规模;要靶向追踪,建立对口专业的国际受众网络;要引导学科交叉,致力于学术创新和解决国际难题;要创建并优化互动平台,加快相关领域研究进程。
【目的】 探索科技论文自动校对方法,以提高编校质量,把编辑从事务性和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其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创新性的工作中去,适应当前科技期刊出版质量管理日益严格的趋势。【方法】 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基于科技论文内在的连续性、一致性和唯一性等全文逻辑原则,在Word文档环境中,利用VBA辅助编程技术,对论文中出现的不连续文献序号、章节序号、图表序号、公式序号,以及著者-出版年制前后不一致的参考文献进行了识别和标识。此外,还对作者姓名及相应地址和邮编的中英文进行了校对。【结果】 VBA辅助编程技术可识别论文中逻辑相关的编校错误并高亮显示。【结论】 在实际工作中,该方法可有效减轻人工校对工作量,减少编校错误,提高出版效率。
【目的】 通过期刊公众账号对学术文献转载的计量分析,探究期刊公众账号在学术文献社会传播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以48种进化生物学SCI收录期刊2010—2017年发表的学术文献为研究对象,抓取文献在Twitter平台的转载数据,采用数据计量分析方法探究期刊公众账号对文献转载的影响。【结果】 (1)具有公众账号的期刊所发表的文献被大量转载,高被转载文献也大多来自于设有公众账号的期刊,且该类期刊发文的被引和被转载之间的相关性更为显著。(2)“OfficialSMBE”“EcoEvoJournals”和“RSocPublishing”等期刊公众账号转载了大量文献,是转载群体共线网络中的高中心性节点;其次,“OfficialSMBE”“EcoEvoJournals”和“BehavEcolPapers”等期刊公众账号为文献的高频首次转载账号,在文献的转载中发挥了引领的作用。【结论】 设有公众账号的期刊发文有较为显著的转载优势,期刊公众账号推动了学术文献的社会传播。
【目的】 了解我国SCI收录期刊整体和不同分区被引半衰期的国际对比情况。【方法】 将我国(不含台湾地区)SCI收录期刊与G7国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和新兴国家代表韩国、印度、俄罗斯SCI收录期刊被引半衰期整体及各分区(Q1~Q4)进行对比,并采用Spearman 对11个国家被引半衰期与其他文献计量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我国SCI收录期刊被引半衰期不管是整体水平还是位居不同分区(Q1~Q4),均低于除韩国外的其他国家。除俄罗斯外,其他10个国家SCI收录期刊的被引半衰期与引用半衰期均具有相关性(均为P<0.05),被引半衰期与其他指标部分有相关性。【结论】 我国SCI收录期刊同仁要正确认识期刊被引半衰期的国际现状,调整下一步工作策略,如将出版语言改为英文、多发表国内外有创新性的论文、加入国内外大型数据库、开发并定向推送数字化产品等,促进我国SCI收录期刊质量不断提高。
【目的】 调研分析上海市英文科技期刊出版现状,为提高其出版质量提供借鉴。【方法】 调研期刊的基本情况、期刊采编系统、期刊网站建设、期刊国际出版、期刊出版模式等方面。【结果】 上海市30种英文科技期刊中,90.0%的期刊采用期刊采编系统,93.3%的期刊建立期刊网站,83.3%的期刊实施国际合作出版,70.0%的期刊出版模式为订阅模式,60.0%的期刊被SCI检索系统收录。【结论】 上海市英文科技期刊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其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亟需增加英文科技期刊数量和提高办刊质量,期刊发展要更加专业化,新媒体时代下期刊网站建设需进一步完善,期刊的国际影响力需进一步提升。
【目的】 探索独特且有效的方法以提高科技期刊品牌影响力,并吸引更多的优质来稿。【方法】 着眼于提升品牌影响力,分析发现举办系列学术活动是中国科技期刊较少采用的方法,《科技导报》通过举办系列学术活动,并在实践中分析、总结其特点与效果,寻找对提升品牌影响力效果较佳的系列活动。【结果】 目前探索形成《科技导报》学术沙龙、科学百家讲坛以及科技期刊编辑学术沙龙3个与科技界、科技期刊界高度相关且具有独特优势的品牌活动,有效提升了《科技导报》品牌影响力。【结论】 品牌活动是塑造科技期刊品牌形象、提升科技期刊品牌影响力、吸引优质来稿的重要且有效的手段。
【目的】 探讨新时期国际军事医学期刊对编辑胜任力素质的新要求及其能力培养策略。【方法】 以《军事医学研究(英文)》编辑部的编辑培养实践为例,构建新时期国际军事医学期刊编辑胜任力素质新要求及能力培养模式,打造顺应时代发展的编辑核心价值体系。【结果】 新时期国际军事医学期刊编辑胜任力素质包含具备与学科发展并进的学术素质,与国际视野并行的科学素质,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相应的信息技术素质。同时,还需要对编辑的再学习能力、价值创新能力和全方位整合能力进行培养,以达到新的胜任力素质要求。【结论】 国际军事医学期刊应立足于新时期编辑“核心价值”,培养编辑能力提升胜任力素质,从而实现期刊新时期的新跨越。
【目的】 基于《热带地理》近年办刊实践,探讨科技期刊的精品化发展战略,为科技期刊在实践操作方面提供参考。【方法】 以精品意识作为办刊理念,以SWOT模型作为分析思路,对《热带地理》当前办刊面临的外部机遇和挑战、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全面分析。【结果】 抓住热点组织专题、转变地域限制为地域特色、增设“学术争鸣”栏目是《热带地理》实施精品化、特色化发展的战略措施,在提升期刊核心竞争力方面起到了切实可行的拉动作用,带动期刊飞跃发展;摸索出一条确保专题高质量出版的创新模式:精选专题主题→发布征稿启事或邀稿函→专题参与者提交文章题目→举办专题中期研讨会或圆桌论坛→专题出版→专题有效传播。【结论】 期刊应该精准分析自身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自身存在的优势,有效转变劣势,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可行的精品化发展战略,这是提升期刊竞争力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