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选择包含的内容

ISSN:1001-7143 CN:11-2684/G3 Email Alert  RSS   ENGLISH
  • 首页
  • 关于期刊
    • 期刊介绍
    • 数据库收录
    • 政策声明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编委会
  • 期刊中心
    • 当期目录
    • 往期目录
    • 专题专栏
    • 虚拟专辑
  • 特色资源
    • 特色栏目
    • 期刊案例库
    • 人物素材库
  • 学术活动
  • 作者中心
    • 投稿须知
    • 论文模板
    • 版权转让协议
    • 作者登录
  • 订阅
    • 纸刊订阅
    • Email Alert
    • RSS
  • 期刊动态与公告

2018年, 第29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8-10-15
  

  • 全选
    |
  • 论坛
    社会福利视角下中文期刊数据库定价机制分析与策略建议
    雷兵,钟镇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8, 29(10): 963-970. DOI:10.11946/cjstp.201805140426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社会福利视角,运用经济学方法解析中文期刊数据库的定价机制,并提出中文期刊数据库发展建议。【方法】 通过构建期刊数据库需求函数,比较了4种类型数据库市场对社会总福利的影响;同时采用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数据库独家垄断带来的锁定效应与负面影响。【结果】 以社会总福利最大化为目标,期刊数据库作为公共品由政府投资免费提供最优,其次为开放获取与同质竞争,垄断经营带来的社会福利最小;数据库商独家垄断还会带来锁定效应。【结论】 要提升社会总福利,政府须制定适宜的产业政策,抑制期刊的“独家授权”,鼓励高校自办期刊转向开放获取,推进第三方平台整合资源,探索由政府出资建立专题期刊公共数据库。

  • 论坛
    中文学术期刊双语出版的发展困境与解决路径
    芮海田,张伟伟,赵文义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8, 29(10): 971-976. DOI:10.11946/cjstp.201805240467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和讨论双语出版的发展困境和解决路径,为中文学术期刊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结合《中国公路学报》双语出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中文学术期刊双语出版面临的困境。【结果】 采用加强翻译工作、多渠道缓解双语出版的有限资金问题、厘清双语出版版权关系、充分调动双语出版利益相关者积极性等推动双语出版快速发展。【结论】 所提出的双语出版路径为中文学术期刊国际化提供了除创办英文期刊之外的另一种选择。

  • 论坛
    构建互联网思维下高校理工类学报网络出版体系
    秦中悦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8, 29(10): 977-981. DOI:10.11946/cjstp.201805030392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互联网思维下,以“用户至上”的理念探索高校理工类学报网络出版体系的构建途径。【方法】 结合理工类学报的论文特点,参照开放获取出版模式,保持现行学报网站采编平台的垂直整合模式,将出版、发行、传播改进为一体化的平台模式,采用推介式检索方式获取资料;创新传播、链接方式,拟建校际学报优势专业传播共享平台。【结果】 打造出集“出版—发行—传播”于一体的理工类学报网络体系。【结论】 高校理工类学报可通过上述改进措施保证论文的学术质量,实现论文的便捷获取,及时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提高期刊传播力,以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

  • 质量建设
    基于VSM和余弦相似度的稿件精准送审方法
    孟美任,彭希珺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8, 29(10): 982-986. DOI:10.11946/cjstp.201806190534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解决审稿专家信息更新不及时、编辑凭经验送审等因素导致拒审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向量空间模型(Vector Space Model, VSM)和余弦相似度的稿件精准送审方法。【方法】 首先,结合文献调研和《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送审情况分析拒审的关键原因;其次,在中国知网中获取该刊审稿专家(155人)近5年发表的全部论文(1805篇),并使用词频-逆文档频度(Term Frequency-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TF-IDF)方法计算关键词权重以构建专家VSM;最后,利用余弦相似度模型为稿件匹配最优的外审专家。【结果】 拒审会导致审稿周期加长,并且外审专家库中活跃的审稿专家减少。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提高稿件送审的准确率。【结论】 所提出的稿件送审方法能够弥补人为匹配的缺陷,降低拒审概率。

  • 质量建设
    科技期刊钓鱼网站常用技术手段分析及防范措施
    胡国强,杨彦荣,马秋明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8, 29(10): 987-992. DOI:10.11946/cjstp.201805180447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科技期刊钓鱼网站常用技术手段,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 总结科技期刊钓鱼网站屡禁不止的原因,分析钓鱼网站常用的技术手段,从科技期刊、作者、政府相关部门、互联网企业等方面提出防范科技期刊钓鱼网站的具体措施。【结果】 假冒科技期刊官方网站网址和利用漏洞攻击科技期刊官方网站是科技期刊钓鱼网站常用技术手段。为了遏制钓鱼网站的不法行为,科技期刊编辑部需重视网络安全建设,并努力提升官方网站的可见度;作者应提高防范意识;政府相关部门需提高监管水平;互联网企业应加大防范力度。【结论】 只要科技期刊、作者、政府相关部门、互联网企业等多方共同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定会让钓鱼网站再无可乘之机。

  • 质量建设
    科技期刊论文创新点合理呈现的价值及理想模式
    李瑛,周立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8, 29(10): 993-999. DOI:10.11946/cjstp.201805220456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揭示科技期刊论文创新点表达存在的问题,指出其合理呈现的价值、方式和基本要求,为科技论文学术观点展示、学术水平提升和学术价值实现提供借鉴。【方法】 充分搜集科技期刊例文,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分析总结创新点呈现情况,建立创新点呈现的理想模型。【结果】 科技期刊论文创新点呈现比较普遍,但不少论文的创新点在文内分布不合理,内容表达的针对性、适切性和层次性不强,不符合科技期刊的规范要求。【结论】 创新点合理呈现能够有效提高学术论文的写作、审理、传播、利用的质量和水平;创新点必须合理分布于论文各相关部位,并按各部位职能层次分明、各有侧重地配置创新内容,才能使创新表达更为科学和高效。

  • 数字出版
    科技期刊数字侵权现状与版权保护——区块链技术可行性初探
    孙婧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8, 29(10): 1000-1005. DOI:10.11946/cjstp.201805210449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区块链应用于科技期刊数字版权保护的可行性。【方法】 以医学期刊为例,调查样本期刊的被侵权现状,并从区块链的特征、优势与应用方面探讨其在科技期刊数字版权保护应用中的可行性。【结果】 100种样本期刊的被盗版率高达99.0%,被盗版网站数量为1~18个,平均为6个。所有被盗版的期刊论文均存在收费下载的情况,收费率达100.0%。与传统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比较,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及不可撤销、公开透明、可靠性强、扩展性强等特点,其优势包括管理成本低、便于追踪、具有法律效力、安全性高、申请便捷、费用低廉等,该技术已被应用于艺术作品及文学作品的数字版权保护。【结论】 区块链技术相较于传统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在科技期刊数字版权保护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

  • 数字出版
    科技期刊论文增强视频的自我实现
    李仲先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8, 29(10): 1006-1011. DOI:10.11946/cjstp.201805140428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科技期刊论文实施增强出版的可行性,探索科技期刊论文的新型展现和传播模式。【方法】 调研国内外科技期刊论文增强视频实践现状,分析典型案例。【结果】 分析增强视频对于科技期刊论文的积极意义,结合实例总结科技期刊论文增强视频的4种内容展现形式;探讨策划制作增强视频的6个流程和规范;梳理增强视频的5个传播途径;给出增强视频的策划出版模式。【结论】 增强视频出版是科技期刊探索互联网时代论文新型传播模式的必要尝试。

  • 数字出版
    增强现实技术对建筑类期刊新技术出版设计的启示
    张艳萍,周丹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8, 29(10): 1012-1017. DOI:10.11946/cjstp.201805290480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在期刊出版的应用趋势,为建筑类期刊的AR出版提供借鉴。【方法】 采取经验总结的研究方法,通过研究其它类型期刊的AR出版技术应用现状,提出建筑类期刊新技术出版的应用思路。【结果】 建筑类期刊具有AR技术应用的基础和需求,利用AR技术能够延伸建筑类期刊出版形态,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增强建筑类期刊的盈利能力。【结论】 建筑类期刊应重新定位AR应用的出版价值,充实期刊新技术设计与运营团队,利用AR技术来增强期刊内容传播效果,构建期刊广告盈利的新模式。

  • 评价与分析
    影响因子百分位在学术期刊跨学科评价中的局限性
    刘雪立,魏雅慧,孟君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8, 29(10): 1018-1021. DOI:10.11946/cjstp.201806080508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影响因子百分位(Journal Impact Factor Percentile,JIFP)在学术期刊跨学科评价中的局限性。【方法】 通过JCR数据库获取相关数据,结合JIFP计算公式进行分析,揭示JIFP的局限性。【结果】 JIFP的数值过于依赖学科规模;JIFP过分强调影响因子排序而掩盖了影响因子数值的差异;同一期刊在不同学科的JIFP差异明显。【结论】 JIFP应用于学术期刊跨学科评价具有明显局限性,应慎重使用JIFP进行期刊跨学科评价。

  • 评价与分析
    民族高校科技期刊的传播力现状评析与发展对策——以北大核心民族高校科技期刊为例
    刘钊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8, 29(10): 1022-1028. DOI:10.11946/cjstp.201805070400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我国民族高校科技期刊的媒体融合特征,评析其传播效果,为提升其影响力提供参考。【方法】 以9种北大核心民族高校科技期刊为调研对象,从期刊网站建设、互动服务平台设置、论文开放获取、新媒体运营等角度探讨媒体融合下民族高校科技期刊的传播力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结果】 90%的民族高校科技期刊媒体融合下传播力一般或者良好,主要表现在期刊开放获取网站建设有待规范和优化、媒体形式比较单一、与用户互动不足、新媒体传播有待深入开发。【结论】 建议民族高校科技期刊充分利用新媒体增强传播力、拓展服务功能,集中优势资源树立民族高校科技期刊品牌形象,以媒体融合为切入点提升期刊的展示度和凝聚力。

  • 评价与分析
    高影响力医学杂志论文参考文献引用准确性与不合理引用分析
    朱红梅,王洁,钟映茹,孙宇航,胡永国,张大志,任红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8, 29(10): 1029-1035. DOI:10.11946/cjstp.201805160439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中华系列与学报系列高影响力论文参考文献的引用准确性与不合理引用情况,分析其差异原因,并探讨提升参考文献引用准确性的方法。【方法】 选择5种中华系列杂志和5种学报系列杂志发表的论文(共96篇),分别购买、下载其文后的中、英文期刊文献的PDF全文。参照文献全文核对论文引用处内容,判定引用准确性与不合理引用(无关引用、相关多引、漏引和错引),并分析两系列高影响力论文引用准确率或不合理引用率的差异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共核查1502条两系列杂志论文的文献全文,其中引用不合理的文献为219条(14.58%);中华与学报系列不合理引用率分别为15.13%和14.09%。论文中共1821处引用文献,不合理引用率为12.74%;中华与学报系列的不合理引用率分别为13.28%和12.23%。中华系列的中文期刊文献引用准确率高于英文期刊文献(引用条数:93.20% vs 82.72%,P<0.005;引用处数:94.51% vs 84.69%,P<0.005)。不合理引用中,两系列杂志论文均以多引和错引常见;错引以数据引用错误为主。两系列杂志论文的英文期刊文献一处引用准确率均高于多处引用准确率。【结论】 两系列杂志论文的文献引用准确率均较高,但部分作者不够重视中文文献的引用;文献多处引用会导致不合理引用率增加。

  • 评价与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综合评价及发展建议——以广东省医药卫生期刊为统计源
    王志娟,姚亚楠,杨克魁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8, 29(10): 1036-1041. DOI:10.11946/cjstp.201805090413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广东省医药卫生期刊为统计源,建立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科技期刊的综合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中10个文献计量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广东省医药卫生期刊影响力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构建期刊的综合评价函数。选择广东省医药卫生高校学报、外科学期刊验证综合指标,计算期刊的综合评分并且排序,将排序结果与影响因子的排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广东省医药卫生期刊影响力主要来源于3个公因子,即影响力总量因子、影响力强度因子和影响力时效性因子,分别在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被引半衰期上有最大的因子载荷。在权衡这3个因素的基础上,构建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函数。实例验证显示该综合指标体系能够较好地避免影响因子在时间、被引频次等方面的局限性。【结论】 期刊评价需要综合影响力总量、强度和时效性3个因素,既要体现期刊长期和近期的影响力,还要体现其发展变化趋势。期刊发展应当以数量、质量、时效性并重,将期刊办精办好、办强办大,注重传播效能以便学界快速获取和利用。

  • 能力建设
    青年编委会:突破传统编委会困境的有效之策
    占莉娟,张带荣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8, 29(10): 1042-1047. DOI:10.11946/cjstp.201805130425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剖析青年编委会的优越性,促进青年编委会在学术期刊中广泛推行。【方法】 通过案例法与理论阐释,探讨青年编委会的特点、优势及其作用发挥的保障机制。【结果】 青年编委会能够有力地提升编委参与办刊的积极性,弱化传统编委会错综复杂的人际问题;有效地落实统一的管理制度。但是保证青年编委会对期刊的持续贡献,要创新青年编委的选拔机制;构建科学的管理制度;区别定位青年编委会与传统编委会的作用,实现两者的互补发展;擅于利用网络社群优势增强青年编委对期刊的向心力,以构建一支有生命力、有积极性、善于学习和乐于奉献的、全新的编委会生力军。【结论】 青年编委会对期刊发展具有独特意义,是突破中国传统编委会困境的有效之策。

  • 能力建设
    “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对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效果的评价研究
    王燕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8, 29(10): 1048-1053. DOI:10.11946/cjstp.201806110514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研究“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以下简称“影响力提升计划”)对其第一批资助的SCI收录期刊国际影响力水平的提升效果。【方法】 依据Web of Science《期刊引证报告》和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2013年和2016年数据,对2013年11月被“影响力提升计划”资助的非新创办的SCI收录期刊和未受资助的SCI收录期刊进行对照研究。比较其总被引频次(Total Cites,TC)、影响因子 (Impact Factor,IF)、国际影响力指数(Clout Index,CI)、平均期刊影响因子百分位(Average Journal Impact Factor Percentile,AJIFP)的变化及分区提升率。【结果】 受资助期刊和未受资助期刊TC、IF、篇均被引频次、即年指标、标准化特征因子、CI、国际他引TC和国际他引IF均显著提升(P<0.05),且受资助期刊被资助后AJIFP同样提升显著(P<0.05)。除即年指标和标准化特征因子的增幅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受资助期刊上述指标的增幅及分区提升率均显著高于未受资助期刊(P<0.05)。不同资助额度的受资助期刊间影响力指标的提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资助期刊在资助前后可被引文献数增加并不显著(P>0.05),降低幅度超过10%的期刊共6种(14.6%)。但未受资助期刊可被引文献量降低幅度超过10%的期刊占35.8%。【结论】 “影响力提升计划”1期资助效果显著。大部分受资助期刊影响力指标提升显著,但个别期刊影响力指标不升反降。受资助期刊的可被引文献量增加并不明显,有些期刊可被引文献量下降明显。不同资助额度对期刊影响力指标的提升影响不明显。

  • 能力建设
    《中国光学》初创期持续提升影响力的办刊策略
    李自乐,李耀彪,张莹,王惟彪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8, 29(10): 1054-1059. DOI:10.11946/cjstp.201805100414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综述《中国光学》自转型更名后的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办刊经验,旨在为我国科技期刊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从《中国光学》的创办背景出发,详细论述了《中国光学》打造精品期刊的一系列举措,包括吸引资源、充分调动编委及审稿专家的积极性、约请优质稿件、组织专刊、提升编辑水平、数字出版及宣传推广等方面。【结果】 经过初创期的快速发展,《中国光学》于2017年9月先后被EI、ESCI数据库收录。【结论】 坚持提高学术质量,树立精品意识,关注领域前沿,可以保证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科技期刊应该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积极接触国内外知名数据库,采用数字出版和新媒体技术传播期刊,不断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 简 讯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第28次年会在长春举行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8, 29(10): 1060-1060. DOI:10.11946/cjstp.2018101109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关于我们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主  编:张薇
常务副主编: 初景利
ISSN 1001-7143
CN11-2684/G3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33号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731室
邮编:100190
电话:010-62572403
E-mail:cjstp@mail.las.ac.cn
微信公众号
cas_cjstp
版权所有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部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