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选择包含的内容

ISSN:1001-7143 CN:11-2684/G3 Email Alert  RSS   ENGLISH
  • 首页
  • 关于期刊
    • 期刊介绍
    • 数据库收录
    • 政策声明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编委会
  • 期刊中心
    • 当期目录
    • 往期目录
    • 专题专栏
    • 虚拟专辑
  • 特色资源
    • 特色栏目
    • 期刊案例库
    • 人物素材库
  • 学术活动
  • 作者中心
    • 投稿须知
    • 论文模板
    • 版权转让协议
    • 作者登录
  • 订阅
    • 纸刊订阅
    • Email Alert
    • RSS
  • 期刊动态与公告

2020年, 第3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0-04-15
  

  • 全选
    |
  • 论坛
    世界一流医学期刊网络传播平台特征分析——以COVID-19专题报道为例
    倪婧,常秀青,魏均民,许倩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 31(4): 365-370. DOI:10.11946/cjstp.202003200249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世界一流医学期刊网络传播平台的特征及可借鉴的建设思路。【方法】 在COVID-19疫情暴发背景下,收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和《柳叶刀》网络传播平台COVID-19专题报道内容,以中华医学期刊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研成果学术交流平台”为对照,从高关注度论文特征、版式设计及内容安排、科学信息的应急共享3个方面梳理和归纳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网络平台特征。【结果】 世界一流医学期刊在网络传播平台设计中贯穿“头条”理念,重视对高水平原创成果的展示及推荐;科学传播渠道立体,新闻联动模式成熟;多维度拓展资源,服务前沿信息交流;突显总编领军作用,品牌建设协同平台建设;语言国际化程度参差,应急共享机制完善。【结论】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应重视网络传播平台的建设,注重数字化表现形式与内容的融合,协同期刊品牌建设,提高出版语言、传播和服务的国际化水平,以此为切入点加强中文期刊国际推广。

  • 论坛
    我国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思考
    徐雁龙,王聪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 31(4): 371-374. DOI:10.11946/cjstp.202003240271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把握当前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关键难点与实践路径,以期为我国科技期刊深化改革提供借鉴。【方法】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在“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背景下,总结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结果】 对标国际经验,加强政策导向,推动刊号改革,打造标杆出版企业,实施科技期刊人才计划,探索建立适应我国科技成果特点的评价体系,这对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结论】 当前我国科技期刊发展迎来宝贵的战略机遇期,相关政府部门、科研资助机构、国内科技期刊界应共同努力,加快落实和深化推进我国科技期刊的改革发展。

  • 论坛
    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背景下普通期刊的价值与发展建议
    刘碧颖,贾峰,武晓耕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 31(4): 375-380. DOI:10.11946/cjstp.201912300911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背景下,探寻普通期刊的价值,提出普通期刊发展的建议,以期为在“奔一流”的大潮中不知何去何从的普通期刊同仁坚定前行的信心和动力。【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我国普通期刊的价值及未来发展进行深入探讨。【结果】 普通期刊可以促进期刊行业多元化稳定发展,是我国期刊产业生态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在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背景下,普通期刊应积极关注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提升编辑业务能力、合纵连横寻求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结论】 普通期刊的存在对一流期刊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时代浪潮中,普通期刊要积极应对、求生存谋发展,为我国期刊事业健康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 论坛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理工类中文综合性期刊的发展定位与策略
    杨保华,秦明阳,邓履翔,陈灿华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 31(4): 381-387. DOI:10.11946/cjstp.201912160866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高校主办的理工类综合性中文学报在建设“双一流”高校和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双重背景下的发展定位与策略。【方法】 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统计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主办的中文理工类综合性学报近10年(2009—2018年)发文特征与学校建设的“一流学科”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理工类综合性中文学报学术影响力整体较强,但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学报与“双一流”建设的相关性差异较大;针对“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学科优势,提出高校理工类综合性中文学报应该采取增大发文量、调整发文方向和转型为专业刊3种策略。【结论】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对高校中文理工类综合性学报提出更高要求,未来高校中文理工类综合性学报的发展定位是培养科研新人、培育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和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 论坛
    融媒体时代研究生群体论文写作现状调查及联合培养模式探析
    王雅娇,杨建肖,柯晓静,田杰,石文川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 31(4): 388-394. DOI:10.11946/cjstp.201910030678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深入了解目前研究生群体在论文写作方面遇到的困难和论文指导课程开设的现状,探索融媒体时代由导师、研究生学院、高校学报、图书馆等联合培养研究生论文写作的新模式,以及联合培养模式下高校学报所发挥的作用。 【方法】 通过开展问卷调查,了解目前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指导开展的方式、遇到的困难以及期望的学术论文指导方式等。【结果】 目前高校开展的研究生论文指导课程仍不能满足研究生作者的需求,被调查研究生对已开设的论文指导课程满意度欠佳,不同年级、不同学位类型和不同学科的研究生在论文写作方面普遍存在问题,研究生作者期望得到导师、期刊编辑、审稿专家、高产作者等的联合指导。【结论】 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及新媒体资源,开展研究生论文写作的联合培养模式,高校学报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新媒体平台,通过与校内多部门合作以及与其他兄弟期刊联合,同时调动审稿专家与高产作者资源,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样化指导模式,培养优秀的研究生作者。

  • 质量建设
    期刊评审人危机的化解机制:认证、认定与激励
    王凤产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 31(4): 395-400. DOI:10.11946/cjstp.201910220718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期刊评审人危机的化解方法。【方法】 分析引起评审人危机的原因,并对认证、认定和激励评审人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具体的执行方案。【结果】 科技期刊可从以下方面化解评审人危机:提高评审过程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将评审报告标注DOI号,使其变成可被引用的文献,并与评审人的ORCID关联;借鉴新的社交媒体平台的认证、认定和激励机制,构建期刊同行评审工作认证平台,对评审工作进行认证和记录关联;对评审人工作的量和质进行评价和奖惩激励。【结论】 结合上述认证、认定和激励措施,一方面可以解决传统同行评审的弊端,避免学术欺诈和虚假评审问题;另一方面将允许有更多合格的研究人员自愿参与学术期刊的同行评审;再者,通过激励可以使评审人更快、更高效、更富信誉和建设性地进行评审,从而促进期刊和科学的发展。

  • 质量建设
    期刊编辑和科研人员对学术不端及其边缘行为的界定、防范和处理认知的调查结果分析
    郑晓梅,张利田,王育花,王萌萌,靳炜,金曙光,曲娜,顾鑫生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 31(4): 401-412. DOI:10.11946/cjstp.201911270810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期刊编辑和科研人员对学术不端及其边缘行为的界定、防范和处理认知,为有效防控不同程度的学术不端及其边缘行为的发生,为科技期刊编辑部防范和处理学术不端行为提供指导,亦为相关部门辨识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简明、全面、一致、准确和实用的原则,设计针对期刊编辑人员和科研人员2种问卷,并通过“问卷星”进行问卷的调查回收并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严格界定和划分学术不端、学术不当和学术失当行为;梳理15种学术不端、9种学术不当和10种学术失当行为的具体表现;总结6种学术不端、5种学术不当和5种学术失当行为的处理方式;明确引发学术不端及其边缘行为的制度和环境因素以及调查对象对我国相关文件政策的认知情况;总结15种期刊编辑人员和8种科研人员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预防对策;确定20%的文字复制比是目前编辑部普遍容许的最高复制比。多数调查对象认为,对具有学术不端行为的稿件应采取退稿和撤稿等严厉措施,同时应尽量减少学术不当和学术失当行为。【结论】 在处理学术不端及其边缘行为时,对学术不端行为要“零容忍”,要减少研究人员不懂学术规范而引起的学术不端边缘行为。

  • 质量建设
    科技期刊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标注失范现象的调查
    舒安琴,罗瑞,张耀元,陈玮嘉,张梨虹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 31(4): 413-418. DOI:10.11946/cjstp.201908080556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科技期刊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自科基金”)标注的失范现象进行调查。【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以2种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期刊共5期文章为调查对象,收集每篇文章所挂靠的基金总数、自科基金数量,核实所挂自科基金是否为虚假基金、过期基金、补充基金等。【结果】 所调查的158篇文章中,标注了基金的文章有130篇,基金论文比为82.28%;标注了自科基金的文章有40篇,自科基金论文比为25.32%,共包括51个自科基金。158篇文章共标注了250个基金,有30篇文章标注的基金数量>2个,过度标引率为23.08%(30/130)。51个自科基金中,有6个为过期基金,1个为补充基金,33个基金内容与研究论文内容无关。【结论】 目前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期刊普遍存在自科基金标注失范问题,基金组织、科研机构、辅助机构等部门应联合起来,规范基金标注、加大基金信息审核力度、加大科研失信惩治力度,以减少基金标注中隐含的学术失范行为。

  • 质量建设
    基于CiteSpace的科技期刊选题策划工作模式构建与探索
    赵霞,池营营,武晓芳,周小潭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 31(4): 419-424. DOI:10.11946/cjstp.201911220798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从编辑的视角将CiteSpace引文可视化软件应用到科技期刊选题策划的具体实践中,以降低编辑在掌握学科前沿、把关稿件质量、选取审稿专家等方面存在的被动性。【方法】 以环境岩土领域为研究对象,CNKI数据库为统计源,对1369条CSCD刊源的文献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出高频关键词、作者、机构的共现图谱。【结果】 挖掘出的学术研究热点、科研团队的主攻方向和地域分布可为分析选题策划的可行性提供有力依据,专家的验证进一步帮助编辑确定研究主题,制定选题方案。【结论】 CiteSpace软件非常有利于编辑在海量文献中遴选最具价值的选题因素,且其可视化分析可贯穿整个选题策划的工作流程,因此构建基于CiteSpace的科技期刊选题策划工作模式是有意义的。

  • 能力建设
    科技期刊编辑应增强科学学素养
    梁永霞,杨中楷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 31(4): 425-431. DOI:10.11946/cjstp.202005240526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促进科技期刊编辑提升科学学素养,为打造一流科技期刊编辑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介绍科学学的内涵与外延,分析学习科学学知识对科技期刊编辑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提升编辑科学学素养的建议。【结果】 学习科学学知识有助于编辑深入理解科技期刊功能,澄清一些错误和模糊认识,提升办刊的质量和效率,拓展研究视野和思路。【结论】 学习科学学知识需要了解科学学的经典论著和相关期刊,了解科学学的基本内容,深刻理解期刊研究在科学学中的地位,学会利用科学计量学的工具和软件,积极关注相关的科技战略规划与科技政策。

  • 能力建设
    加强中文科技期刊建设的策略与成效——以《高分子学报》为例
    黄英娟,孟令艳,郑佳之,孙一依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 31(4): 432-438. DOI:10.11946/cjstp.201911060755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出加强中文科技期刊建设的策略,以促进期刊发展。【方法】 以《高分子学报》为例,介绍中文科技期刊加强学术质量建设、数字化出版建设、传播能力建设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的策略及其所产生的成效,并简要分析期刊计量指标。【结果】 通过制定周密的出版计划、充分发挥主编/副主编的学术把关作用等提升期刊学术质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期刊数字化出版建设,加快出版速度;通过扩大数字化传播范围、借用学术会议平台以及提高英文显示度等加强期刊传播能力的建设。编辑、作者以及审稿人队伍建设为期刊质量提升提供人才保障。采取这些措施后,《高分子学报》的各项基本计量数据明显提高。【结论】 提升中文科技期刊学术质量是加强期刊建设的本质目标,出版数字化建设为其提供技术支持,传播能力建设是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而这三者的发展均离不开人才队伍建设。

  • 能力建设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医药期刊的工作策略实践与思考——以上海中医药杂志社为例
    黄博韬,陈稳根,张旭珍,杨小林,倪力强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 31(4): 439-446. DOI:10.11946/cjstp.202002290150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中医药期刊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工作策略得失,以期为中医药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主要以上海中医药杂志社的工作实践为例,对照中国知网新冠肺炎发文量排名前10的中医药期刊,从选题组稿、知识传播、社会效益与品牌影响力等方面,总结中医药期刊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工作策略。【结果】 中医药期刊在本次疫情期间对新冠肺炎论文策划组稿及时,重视出版时效,不同期刊选题各有侧重,总体发文量较大,论文传播平台主要包括传统数据库、期刊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上海中医药杂志社聚焦抗疫一线临床科研,对论文发表后的传播注重多平台联动、媒体融合及科普、学术相辅相成的策略,获得显著的社会效益,期刊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结论】 面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中医药期刊特别是地方性中医药期刊,只有抓住发展机遇,对选题组稿、知识传播策略及时调整与创新实践,敏锐合理地借助相关学科发展的东风,才能摸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中医药学科特色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发展之路。

  • 能力建设
    我国科技期刊编辑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现状调查
    李玉乐,李娜,刘洋,孙静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 31(4): 447-454. DOI:10.11946/cjstp.201910310744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我国科技期刊编辑队伍继续教育培训现状进行调研,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提供参考,为各级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5—6月对我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324名科技期刊编辑开展问卷调查。 【结果】 科技期刊出版单位对编辑继续教育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继续教育培训制度、计划、标准不够健全,考核及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编辑对继续教育培训的满意度不容乐观;继续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培训形式单一;影响编辑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主要因素是培训费用过高和单次培训时间过长。【结论】 目前科技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存在诸多问题,科技期刊及其主管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行政管理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和完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提升培训质量,进一步提高编辑队伍的整体素质。

  • 评价与分析
    非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困境与思考——基于10个非英语国家SCI收录期刊的实证研究
    刘雪立,郭佳,申蓝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 31(4): 455-461. DOI:10.11946/cjstp.202002280146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非英语国家本民族语言期刊与英文期刊学术影响力差异程度及非英文期刊影响因子的结构特征。【方法】 以10个非英语国家SCI收录的英文期刊和非英文期刊为研究对象,以WoS数据库和JCR为数据来源,以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平均影响因子百分位和期刊PR8指数为科技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统计分析英文期刊和非英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差异。【结果】 非英文期刊(荷兰语期刊除外)学术影响力指标明显低于英文期刊;10个非英语国家中,有9个国家本民族语言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标明显低于英文期刊,而且本民族语言期刊影响因子很大程度上由国内学者贡献(中文期刊尤其明显)。【结论】 非英文期刊国际影响力十分有限,因此,中文科技期刊不宜提倡国际化;我国优秀科技期刊可以考虑英文版和中文版同步出版。

  • 评价与分析
    Scopus数据库收录我国中文科技期刊影响力分析
    刘静,刘晶晶,王希挺,张晓宇,朱琳,翟亚丽,刘培一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 31(4): 462-467. DOI:10.11946/cjstp.201912300912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被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录的中文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方法】 以Scopus数据库为例,对比分析其收录与非收录中文科技期刊的相关数据。【结果】 Scopus数据库收录可以极显著提升航空、航天学科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环境科学等10个学科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药学等7个学科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但作用不显著;对电工技术和地质学期刊影响力提升没有影响;Scopus收录中文科技期刊的内容更全面、规范,提供论文引用格式、摘要和全文在线浏览、论文免费下载,并有一定比例的期刊建有英文网站。【结论】 建议中文科技期刊根据Scopus收录标准核查自身情况并进行完善,以提高被国际数据库收录的概率,借助国际数据库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

  • 评价与分析
    面向含时引文网络的论文现时影响力评价
    谭琳洁,刘向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 31(4): 468-473. DOI:10.11946/cjstp.201912030835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基于含时引文网络的论文现时影响力评价模型,以体现科学引文网络中的动态时变特征对期刊论文影响力评价的影响。【方法】 在LeaderRank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同时考虑节点新鲜度及邻居节点的数量和质量的作用,构建一个论文现时影响力评价模型。以1970—2013年有机发光二极管领域科学文献数据为实验对象,并且使用这些论文2014—2018年的被引频次作为验证数据,对所提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 所构建的模型能够顾及网络中时间因素的影响,对论文现时影响力评价得出较为合理的结果。【结论】 含时引文网络的论文现时影响力评价模型为期刊论文的影响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 评价与分析
    英文期刊内容差异性测度和分析
    张宝隆,王昊,邓三鸿,熊欣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 31(4): 474-482. DOI:10.11946/cjstp.201911010746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从差异性视角提出期刊区分度(Journal Discriminative Capacity,JDC)测算方法,并对期刊内容的差异性进行定量测算及分析,以探测不同期刊个体之间的区分性特征及不同学科期刊总体的差异化程度。【方法】 以2015—2017年SCI、SSCI、A&HCI收录期刊的题录信息为数据源,首先通过层次聚类和JDC测算对LIS学科23种期刊内容的差异性进行深入分析;然后通过计算不同学科的JDC并结合多维尺度降维分析法来探测学科间期刊的差异性特征,同时利用学科期刊个体的JDC均值来探讨不同学科期刊的差异性。【结果】 LIS学科期刊的区分性出现明显分层,图书馆类期刊的区分性最强,评价与评述类期刊的区分性最弱;不同学科期刊具有鲜明的学科性特征,SCI收录期刊的区分性最为显著,SSCI收录期刊次之,A&HCI收录期刊的区分性最弱。【结论】 在单学科中区分度越低的期刊,其综合性特征越显著;而在多学科中,理工类期刊的内容差异性更为显著,其学科特色较人文社科类期刊更为突出。

  • 评价与分析
    COVID-19研究成果在中国知网网络首发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王景周,崔建英,谭春林,孙升云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 31(4): 483-489. DOI:10.11946/cjstp.202003070182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我国学术期刊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反应速度、应变能力、数字化出版、研究内容和传播效果等。【方法】 以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网络首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相关论文为对象,通过Phyth 3.6软件编写数据挖掘程序来获取发表论文及其期刊信息,应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20年1月21日至2020年2月26日,共有146种中国学术期刊在CNKI平台以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形式出版COVID-19研究论文565篇,内容涉及疫情预测、疫情防控、临床诊治、病毒病理等;CNKI平台在整合传播过程中,影响力较大,效果显著,截至2020年2月27日,已有公开显示网络下载数据的460篇论文的总下载量为719485次,篇均下载量为1571次,下载超过5000次的论文有18篇,超过1000次的论文有228篇,占49.6%。【结论】 我国学术期刊在疫情防控期间主要存在整体上反应不够迅速、数字化出版能力不强、网络首发平台应用不充分、行动力区域性不平衡等问题,应加快推进期刊出版的数字化、集约化和整合传播。

关于我们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主  编:张薇
常务副主编: 初景利
ISSN 1001-7143
CN11-2684/G3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33号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731室
邮编:100190
电话:010-62572403
E-mail:cjstp@mail.las.ac.cn
微信公众号
cas_cjstp
版权所有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部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