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促使学术期刊尽快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在元宇宙空间中能更好地发挥其价值与作用。【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反向思考法和趋势外推法等从元宇宙的优势、学术期刊的作用等角度探讨学术期刊嵌入元宇宙空间的价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结果】 学术期刊嵌入元宇宙空间会冲击现有的学术期刊规制与生态;要提前科学统筹元宇宙学术期刊版块,合理划分元宇宙学术期刊单元,并建立和谐有效的元宇宙学术生态环境和组织架构。【结论】 元宇宙下的学术期刊要确保读者沉浸式阅读的张弛可控,要保证学术期刊的办刊宗旨不动摇。同时,依据元宇宙技术特征与发展分阶段推进元宇宙学术期刊建设,做好对元宇宙学术期刊论文版权的合理规制与监管。
【目的】 调查日本医学期刊在投稿、评议、存档及出版后等出版流程中的出版伦理规范现状,为我国医学期刊的出版伦理规范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以日本医学会129种期刊在官网上公布的征稿启事、稿件要求或范例、审稿办法、编辑流程等文件为分析材料,通过编码对出版相关的伦理规范内容进行叙述性统计。【结果】 129种期刊官网上都有覆盖出版全流程的伦理规范内容,作者、编辑、审稿人皆有对应的出版伦理规范,也有处理学术不端及不当行为的统一流程。整体上出版伦理规范较为公开、透明与专业,且能在与国际通用规范接轨的同时兼顾本国医学研究实际。【结论】 我国医学期刊应提升出版伦理意识,完善出版伦理规范并注重灵活性与原则性的结合。
【目的】 探索新时代高校学术期刊专业化发展何以必要与如何可能的问题,为期刊合理调整办刊定位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归纳总结、逻辑分析、文献调研等方法,构建“本然—应然—实然—使然”的研究脉络,全面探究高校期刊专业化发展的时代性内涵、发展性诉求、现实性矛盾及有效性路径。【结果】 期刊从综合性走向专业性是顺应新时代学科发展、突破既有困局、应对马太效应的应有之义,但尚面临嵌入学术共同体与坚守高校“自留地”的矛盾、建构专业学术平台与惯性依赖体制保护的矛盾、专业期刊备受重视与高校出版单位边缘化的矛盾。【结论】 需在宏观顶层设计上精准定位、统筹布局,中观框架重塑上转换理念、深化行动,微观保障升级上内部培养、外部融入,以开启新时代高校期刊发展新局面。
【目的】 总结部分“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的创新评审方式、存在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我国科技期刊从整体上完善评审方式提供借鉴,助力我国科技期刊整体提升并创世界一流。【方法】 通过文献调研、案例分析的方法,提炼科技期刊创新评审方式概念,梳理和总结现有科技期刊创新评审实践特征及现存问题。【结果】 部分“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开展多种创新评审尝试,但目前多数科技期刊在创新意识、创新实践方式以及创新内在激励机制方面仍面临困境,致使创新评审发展受阻。可通过强化编辑队伍对评审环节的认知、提升从业人员创新服务意识,重视关键资源要素积累、强化合作互通共营创新环境,建立健全评价激励机制、激发创新评审实践内在动力等,推动科技期刊创新评审实践发展。【结论】 多元主体需要共同参与评审方式创新,在交流与碰撞中提升科技期刊评审水平与效率,推进科技出版产业不断向前发展。
【目的】 基于撤稿观察数据库,调查科学图像学术不端行为现状并进行描述性分析,为科研管理部门制定政策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使用“image”作为“Reason(s) for Retraction”字段的检索关键字,获取撤稿观察数据库中与图像学术不端相关的全部数据,结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对数据进行编码后,进行中外作者对比、出版机构与期刊、单位类型与区域等3个维度的分析。【结果】 我国作者的图像学术不端情况严重,目前处于高发期,呈现学科集中、区域集中、机构类型集中的特点,严重影响我国作者的学术形象。【结论】 建议从国家层面建设学术出版图像库,并集中力量开发图像检测技术;建立学术出版伦理联盟,形成期刊对作者和单位、联盟对主管机构沟通机制,高效通报学术不端行为;推动改变不合理的考核制度,从源头消除科学图像造假动机;在医院和医学院开展图像学术不端行为教育工作,建立惩罚机制。
【目的】 了解国外科技学术期刊简明语言摘要的发展概况,提出对我国期刊简明语言摘要工作的启示。【方法】 通过网络资料搜集和文献调研,基于5W1H法阐释科技学术期刊中简明语言摘要的兴起、写作内容、写作主体、撰写和发表时机、发布位置和形式、写作要求和规范等。【结果】 简明语言摘要起源于美国,在科技学术期刊中常见于医学、公共卫生、心理学、天文学等领域,其写作主体、撰写方法、发布位置等形式不一,虽然尚未作为科技论文的必要结构成分,但对期刊影响力的提升和科研成果的广泛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结论】 中国科技学术期刊应借鉴经验并积极探索适合国内期刊的简明语言摘要实践,激发科研人员对科研成果的传播热情,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知识传递能力。
【目的】 探究数据论文及关联数据集出版的元数据标准化工作,为数据期刊建设、科学数据出版机构开展相关创新实践提供参考,推动我国科学数据高质量发布共享。【方法】 通过文献调研、内容对比和归纳法分析国内外数据论文出版现状,结合科学数据出版工作实践,提炼数据论文及关联科学数据集出版要素,明确元数据规范对象、关联关系和特点。【结果】 提出符合我国管理要求的数据论文及关联科学数据集出版元数据标准规范,形成元数据标准架构,明确元素定义和属性描述,并给出应用示例。【结论】 研究成果支撑了国家标准《数据论文出版元数据》研制,对推进我国科学数据产权保护、促进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和充分释放数据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识别学术期刊新媒体平台用户知识付费意愿的关键影响因素,对提升用户知识付费意愿、提高学术期刊新媒体知识付费服务能力和促进平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学术期刊新媒体平台用户知识付费意愿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利用模糊决策实验室分析方法分析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识别原因因素、结果因素和关键影响因素。【结果】 感知内容价值、感知服务质量、感知情感价值、感知金钱成本、口碑质量、口碑效价、专业性、交互性是用户知识付费意愿的关键影响因素。【结论】 学术期刊应从深耕产品内容质量、注重意见领袖培养、触发口碑效应及合理定价产品等方面提升其知识付费服务水平。
【目的】 调研目标受众对视频摘要认可度以及对其质量与传播效果的评价,探讨国内学术期刊视频摘要建设的对策。【方法】 结合“中国高分子”视频摘要的实践,以高分子领域科研工作者为调研对象,分别从媒体形式、传播优势、制作意愿、内容要素以及视频评价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对获得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目标受众对视频摘要传播效果赋予高期待值,但是“中国高分子”视频摘要传播优势并没有最大化,在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结论】 建议期刊从3个方面加强建设:从受众需求出发制作视频摘要,适当延伸内容以增加学术性,丰富视频摘要的表现形式以提高趣味性;增加推广频率,拓宽宣传广度,针对不同平台定制视频摘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视频摘要制作与传播提效赋能。
【目的】 回顾《世界科学》“今日启明星”栏目的缘起和发展历程,归纳总结其创建的经验及意义,论证和丰富科普期刊特色栏目建设规律。【方法】 采用案例分析方法,通过对“今日启明星”栏目近30年出版实践的研究,思考和探讨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以“科研项目科普化”为内容的科普栏目建设的理念与路径。【结果】 “今日启明星”栏目坚持“传播科学,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宗旨,专注于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科普化议题,长期发表对青年科学家的采访报道和由青年科学家创作的“元科普”作品,在中国创新发展“两翼论”的实践中服务于公众科学素养的提升。【结论】 在科普期刊特色栏目建设中,把握科普要义、挖掘科普议题、整合科普力量以及长期坚守与创新,是彰显科普期刊个性和特色,满足新时代公众科普需求的一种选择。
【目的】 探讨英文科技期刊初创阶段提高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为新创办英文科技期刊提供参考。【方法】 从邀约稿件、学术质量把控、同行评议进程追踪、出版模式和宣传渠道等角度入手,通过流程展示和数据分析,总结Phytopathology Research创办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结果】 Phytopathology Research在创刊3年内先后被DOAJ、ESCI、Scopus和SCIE收录,从无到有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植物科学领域位列Q1区。【结论】 以邀约高质量稿件为主带动自由投稿质量提升、通过编委负责制把控稿件质量、科学追踪管理同行评议进程、高质量编辑加工、全开放获取出版,以及多渠道对外宣传是快速提升新创办英文科技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措施。
【目的】 构建高校科研人员的高校学报服务质量重要性与表现性分析(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IPA)模型,提出高校学报吸引优质稿源的策略,促进高校学报高质量发展。【方法】 总结高校科研人员拟投稿时选择高校学报的关注点信息,设计问卷并展开调研,运用IPA方法对高校科研人员投稿前预期重要性和投稿后表现满意度进行测评,梳理高校学报投稿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查找高校学报优质稿源流失的原因。【结果】 办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力弱、内容取向和办刊定位模糊、用户投稿体验差是高校学报难以吸引优质稿源的主要因素。【结论】 高校学报应从立足发展规划、理清办刊理念、优化作者投稿体验等3个方面深化改革,吸引优质稿源,谋求高质量发展。
【目的】 调研中文图情期刊作者贡献声明标注情况,梳理典型标注模式并设计示例模板,为期刊制订相关政策文件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5种国内图情期刊的作者贡献声明版块内容,对各期刊的作者贡献声明进行内容分析,分析作者贡献声明、作者署名次序、论文写作流程之间的关系。【结果】 根据样本期刊作者贡献要素归并词表绘制论文写作规范化流程图,设计依贡献程度进行排名的作者贡献声明示例模板。【结论】 以显性方式声明不同位次作者对论文的具体贡献具有重要意义,学术界宜加强对作者贡献声明的认识并规范标注格式,共同促进学术论文投稿及发表格式规范化,为开展更加精细的学术评价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目的】 对中国科技期刊论文的科学数据引用情况进行量化分析,探究我国科技期刊论文实施数据引用的效果,分析数据引用标准和科技期刊管理政策对数据引用行为的影响。【方法】 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的论文为基础,选取参考文献列表中的科学数据引用文本为研究对象,从引用基础特征、引用数据来源、引用元数据要素及数据类型3个定量维度和案例期刊对比定性维度展开分析。【结果】 我国科技期刊论文科学数据的被引频次相对较少但近年来逐渐增长,各学科领域的科学数据引用倾向存在差异,科学数据引用格式与国家标准规范还存在较大差距,数据开放共享正在改变科研论文对各类科学数据的引用趋势。【结论】 应增强科研人员数据引用意识,完善期刊数据引用细则,以学科领域期刊学会为单位细化引用规范,加强科技期刊与国家自主数据资源标识体系合作。
【目的】 分析我国高校科技期刊编辑参与编辑出版学研究的热点与演化趋势,为促进编研结合、推动研究型编辑队伍建设和高校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以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2018—2022年优秀论著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数据,对优秀论著的来源期刊、作者分布、基金资助、合作关系、研究热点及其演化趋势等进行统计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优秀论著261篇,主要发表于《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科技与出版》(238篇,占91.2%);按第一作者来源区域进行统计,排名前3位的省域依次为上海(30篇)、江苏(29篇)和广东(28篇);论著的基金资助比为72.8%(190/261);跨机构合作较少,作者多局限于机构内小范围合作。近5年我国高校科技期刊编辑参与编辑出版学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科技期刊建设、科研诚信治理和媒体融合发展,且热度持续时间久。【结论】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遴选的优秀论著立足工作实践、紧扣办刊热点难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编辑出版学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未来应加强作者/机构间的合作,加大基金资助力度,提高我国高校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目的】 回顾国内科技期刊研究领域的高被引文献,了解该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以提升其学术影响力并推动中国科技期刊能力建设。【方法】 借助CiteSpace可视化应用软件对中国知网中以“科技期刊”为关键词的高被引文献的发表时间、期刊来源、作者和内容进行分析。【结果】 国内科技期刊研究的高被引文献主要集中在2005—2007年和2011—2014年两个时间段,《编辑学报》与《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是主要刊载期刊,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等为主要研究机构,研究者主要关注期刊编辑、变革与转型、影响力提升与评价体系等议题。【结论】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以实践为主要导向,重点探寻期刊的影响力提升和发展路径。未来研究应加强学术合作和理论探索,以问题意识为驱动,持续关注技术对科技期刊发展的影响。
【目的】 分析DOAJ收录的中国开放获取(Open Access, OA)期刊及其收费政策的特点,以期为我国OA期刊建立论文处理费(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 APC)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以DOAJ收录的253种中国中英文期刊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调研法从期刊官网和DOAJ数据库收集期刊的被收录时间、语种、出版机构分布、学科分布、收费政策等信息,分析收录期刊及其收费政策的特点。【结果】 DOAJ收录的我国中文OA期刊数量较少、OA期刊学科分布不均衡,OA期刊出版集约化程度不高。中文及中英文OA期刊仍沿用传统的版面费收费模式,且费用普遍不高;英文OA期刊已初步建立APC收费规则。不同学科呈现出APC的差异性。【结论】 强化政策导向、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期刊服务品质、鼓励中国科研人员在中国OA期刊上首发成果、制定适合我国OA期刊发展的收费制度框架,将助力我国OA出版向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