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学术期刊有其特有的眼球效应规律。准确把握并自觉运用眼球效应规律,是扩大学术期刊传播效应的有效途径。方法 主要采用逻辑推理法与文献法,对眼球效应的影响因素和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学术期刊追求的眼球效应不在于大众眼球的广泛聚集,而注重吸引关键“小众”的眼球;它不止于追求当时关注,更注重学术信息对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长远意义;它不谋求一时的哄动效应,而关注对目标受众的长远影响;它并非止于作者眼球的吸引,还要关注读者眼球的聚焦。结论 眼球效应纳入到学术期刊传播研究中,对传播学学科研究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学术期刊应运用眼球效应规律促进传播。
目的 以《中国药理学报》与大众媒体合作报道科技新闻的实践经验为例,对科技期刊与大众媒体合作报道科技新闻的意义、方法与努力方向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分析了从2007年至2011年《中国药理学报》推荐的66篇科技新闻,总结《中国药理学报》推荐科技新闻的实践经验和遇到的问题。结果 此项工作对于科技期刊科普大众、服务作者、扩大期刊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科技新闻的选题必须科学价值与新闻价值并重;发表前后做好与科学家沟通工作;新闻撰写重点突出医药特色;处理争议性议题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商业利用科技新闻要公平公正。多媒体、多渠道、多语种的新闻发布是我国科技期刊扩大国内外影响的努力方向。结论 科技期刊与大众媒体合作报道科技新闻是科技期刊发挥科普功能、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自身科学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
目的 为了提高科技期刊编辑的工作积极性及效率,提出化解科技期刊编辑职业焦虑的对策。方法 从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特点入手,运用系统分析法,通过对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主要流程进行分析,寻找可能产生编辑职业焦虑的原因。结果 科技期刊编辑职业焦虑源自两方面:一是编辑日常工作焦虑;二是期刊竞争引起的焦虑。从心理学视角和人力资源视角分别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编辑要重视内功修炼和进行自我调节,以减轻自身的职业焦虑;管理组织部门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消解编辑职业焦虑。结论 可以从内在和外在两方面降低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焦虑。
目的 分析学术期刊公开同行评议的主要形式及其发展现状和趋势,为今后网络公评系统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 参考现有的代表性公开同行评议期刊评审流程,提出建立网络公开同行评议的标准流程需考虑的质控指标。结果 建立网络公开同行评议的标准流程需要考虑:论文提交后的快速审查标准、审稿人的选择或自荐标准、审稿意见书的标准、审稿时限的标准及论文接收的标准等。结论 网络公开同行评议需建立能更大范围推广的标准流程,为学术期刊审稿模式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建议。
目的 为我国科技期刊进行开放性同行评审提供借鉴和思路。方法 介绍了《心理学报》在开放性同行评审方式上的探索,《心理学报》采用了“开放性同行评审”的一种变式——公开审稿意见。结果 经过充分讨论权衡试用“开放性同行评审”方式的利弊后,《心理学报》最终决定采用“公开审稿意见”这种“开放性同行评审”的变式。结论 除不能达到“缩短发表周期”的目标外,公开审稿意见的方式可以实现“开放性同行评审”的大部分初衷。
目的 分析中外科技期刊使用不同中英文摘要形式的变化趋势,探讨相关原因,为提高我国科技期刊英文摘要的表达水平提出建设。方法 通过查阅Medline、ESI及CNKI等数据库,统计部分学科的中外主要科技期刊的英文摘要格式,进行一段式及结构式摘要使用情况的数据分析,解读摘要文体的演变过程及摘要形式使用情况的变化趋势。结果 从国际整体科技期刊英文摘要格式看,两种文体格式共存,一段式摘要为主,且有逐步增加的趋势;在生物医学领域期刊中结构式摘要的使用仍有较大比例。结论 为了更好地适应科技期刊国际化的需要,建议国内科技期刊按中英文刊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英文摘要形式。摘要(Abstract)是现代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科技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期刊质量的重要指标,早已受到论文作者及期刊编辑人员的高度重视。随着近年来中国政府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和对科技的大幅度投入,我国科学技术的研究水平不断提升,中国的科技期刊被国外著名的检索机构不断收录,期刊的国际化水平得到不断提升。2013年中国科协等六部委共同实施的“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项目,目的在于更进一步提升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和整体学术水平,促进优秀科研成果的对外传播与交流 [
目的 探讨医学期刊如何防范图表抄袭、重复等学术不端行为;方法 对作者投稿、编辑初审、同行评议、编辑加工、出版后处理等流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投稿时作者应签署著作权转让相关文件并对图片进行加密处理;编辑部收稿时应对作者信息进行核实,提防“枪手“稿件;学术不端检测时采用统一格式上传稿件,并可采用多家检测系统,编辑对检测结果应综合分析;重视同行评议;编辑加工阶段注意核实图表具体信息及图片分辨率,必要时请作者提供原始数据。结论 只要在编辑工作中多加留意,图表重复的鉴别仍有章可循。
目的 探讨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各学科期刊刊名中的词缀使用规律及意义。方法 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期刊名称中的不同词缀命名期刊在各学科中的排名优势进行研究。结果 提出“换算百种期刊视排名I100”及“获得排名难度系数I d”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分析常用刊名词缀的活跃度、原因及其对期刊的重要意义。结论 本文研究可以指导刊物冠名和商标注册等问题。
目的 准确把握中国地质学类期刊引文的主要特征。方法 以《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的学术指标为依据,分析了31种地质学类期刊2009~2013年的学术地位和文后参考文献的现状及引用特征。结果 地质类期刊在我国具有较强的学术竞争力,篇均引文数高至71.9篇,平均值为32.4篇,显著高于中国期刊整体水平(12.6~15.9篇),但总体水平低于国际同行期刊。文后参考文献的引用特征表现在:参考文献的内容质量是关注核心;以时效性强的期刊类文献为主,专著和标准类文献较少引用;鼓励引用近3~5年的现时文献;来源期刊的专业学科和交叉学科文献占80%以上;自引率平均值为0.15,且逐年降低,五年总体降幅为30%,提高了期刊公信力。结论 地质学期刊引用特征体现了地学领域研究的国际化程度增强、作者研究层次的提高和期刊办刊理念的创新。。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页码编排体系,为加快期刊的出版周期、提高刊物的影响力提供借鉴。方法 介绍了科技期刊六位码编排体系和出版实践经验。在从顺序页码转为六位页码编排体系的过程中,涉及审稿、编校、排版、印刷各业务流程。在实际出版时,制定了六位码的生成规则,改革了生产管理流程,并在稿件模版设计、印刷生产等方面作了相应改造。结果 采用六位码编排体系后,所有存版稿件均提前实现了页码编排,新接受稿件也可以立即生成六位码。结论 六位码不仅使作者和读者能迅速获取稿件完整的检索信息,而且大大提高了出版周期,达到了快速发表的目的。因此,一方面加强了期刊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也为中国科技期刊快速提升学术影响力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目的 解决Indesign XML排版时单双栏混排文档中图像的自动排版问题。方法 编写JavaScript脚本,通过顺序读取标签、提取标签内容、应用样式的方法实现Indesign XML自动排版。结果 在Indesign XML排版中应用自编的JavaScript脚本可以实现单双栏混排文档中单栏图的自动排版。结论 自编的JavaScript程序能够在Indesign中实现以文字和单栏图为主的单双栏混排文档的自动排版与PDF文件导出,优化了排版流程。
目的 论述平板电脑在校对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其可行性。方法 绘制编校流程图和截取实际操作画面,分析平板电脑实现的数字化校对在交叉校对、作者校对、校样稿归档环节的实用性,比较平板电脑校对相对纸质、个人电脑校对的优势。结果 利用平板电脑的Adobe Acrobat Professional软件,可以增强交叉校对环节的可操作性,增强作者校对环节的指示性和便捷性,提高校样稿存档的方便性;相对纸质校对有利于保持校对页面的整洁,与个人电脑校对相比可延长工作时间。 结论 应用平板电脑的Adobe Acrobat Professional软件实现数字化校对是可行的。
目的 探讨作者利用Android和iOS移动终端实现远程校对的方法。方法 以联想S5000和苹果iPadmini2平板电脑以及以联想P780和苹果iPhone 4S智能手机为例,采用Adobe Reader for Android和Adobe Reader for iOS作为PDF校样校对软件。结果 利用Android和iOS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能够接收、注释和发送PDF校样。结论 作者在因外出等原因不方便使用PC时,能够利用Android和iOS移动终端及时有效地完成远程校对,确保编辑部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顺利进行。
目的 了解我国海洋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发展现状,剖析其问题所在,提出发展建议。方法 对国内55种海洋科技期刊进行调查统计。结果 目前我国海洋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在网站利用、资金投入、出版发行模式以及新媒体的应用等方面需不断完善。结论 可通过重视网站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及对数字出版专业队伍的培养、整合资源构建编辑出版一体化平台、打造契合新媒体环境的多元化发行模式,来推动我国海洋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发展。
目的 综合分析英国《自然》出版集团(NPG)提出的“自然指数(NI)”,为我国科技期刊评价提供借鉴。方法 基于NI统计数据及方法,重点对其加权分数式计量(WFC)的年变化率、数据排名和学科对比等进行分析。结果 发展中国家科研创新产出增幅最大、美国和中国科学院分别为科研创新产出最多的国家和研究机构、WFC排名前六的国家和科研机构具学科发展差异性、亚洲主要国家以国内合作为主。结论 NI从全新视角对比分析各国家/地区和科研机构/大学的创新趋势、创新能力、优势学科和合作潜力等,发现NI仅考虑论文发表期刊和大学科发展方向、《自然》子刊占比过大、大型科研机构占优势、缺乏论文评价和学者贡献程度等,对真正的科研创新质量尚缺乏检验。
目的 更好地了解我国科技期刊相关引证指标数据库的情况。方法 对科技期刊引证指标数据库(CSCD-JCR)、《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CJCR)、万方数据的期刊统计分析与评价、维普资讯的中文科技期刊评价报告、中国知网的个刊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这5个科技期刊引证指标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详细分析比较了其引证指标组成及用于评价科技期刊的功能。结果 由于统计数据源不同,各引证指标数据库的引证指标数据差距较大。结论 用综合评价指标对期刊排名较单一指标排名能更准确反映期刊的学术水平和行业影响力;基于大型数据库的引证指标能更准确、全面地反映期刊被引用和传播情况,但基于源期刊的CSCD-JCR和CJCR引证指标更具有代表性,能更准确反映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学科地位。
目的 建立科技期刊引文综合评价指标函数,希望能对科技期刊引文综合评价工作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选用IF、IF5、h指数、SJR、ES和SNIP为具有代表性的核心引文评价指标,通过对WoS数据库和Scopus数据库共有的1881种医学类期刊的这六大指标数值的因子分析。结果 找出对它们起支配作用的潜在影响因素:公因子F1(平均影响力因子)和F2(整体影响力因子)。在权衡这两个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综合引文评价指标函数。结论 通过实例(选取专业期刊和综合期刊为样本)验证该综合指标能较好地消除期刊载文量对期刊综合影响力评价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中医药学期刊的学术深度和学术规范。方法 以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所收录之19种中医药学期刊2004–2012年的发文和引文数据作为统计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中医药学期刊的四项指标——标注参考文献论文比、篇均引文量、期刊基金论文比和期刊作者地区分布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我国中医药学期刊的学术规范性在不断提高,总体状况良好,但是个别期刊在个别指标上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结论 中医药高校学报应打破地区囿限,进一步扩大论文作者来源的广度;刊载临床经验总结类论文占比较大的期刊要加强论文规范性的审核,提高研究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