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选择包含的内容

ISSN:1001-7143 CN:11-2684/G3 Email Alert  RSS   ENGLISH
  • 首页
  • 关于期刊
    • 期刊介绍
    • 数据库收录
    • 政策声明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编委会
  • 期刊中心
    • 当期目录
    • 往期目录
    • 专题专栏
    • 虚拟专辑
  • 特色资源
    • 特色栏目
    • 期刊案例库
    • 人物素材库
  • 学术活动
  • 作者中心
    • 投稿须知
    • 论文模板
    • 版权转让协议
    • 作者登录
  • 订阅
    • 纸刊订阅
    • Email Alert
    • RSS
  • 期刊动态与公告

2020年, 第3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0-06-15
  

  • 全选
    |
  • 论坛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中8个关系的辩证思考
    郭伟, 马颖, 于海洪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 31(6): 629-635. DOI:10.11946/cjstp.202005130491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辩证思考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中的8个关系,为尽快培育我国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编辑出版实践,辩证分析我国科技期刊整体水平滞后于科技发展水平的深层原因。结果 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归因于我国的评价导向,归因于科学精神的缺失。必须秉持科学精神,理性看待、正确处理好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中的8个关系,即遵循科学无国界与严守报道纪律、尊重审稿专家与担当编辑责任、追逐热点问题与把握科学规律、论文成熟度与传播时效性、影响因子与成果传播力、“以刊评文”和“以文评刊”、基金论文与非基金论文,以及论文质量与编辑质量的关系。结论 处理好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中的8个关系,有利于促进科研回归学术,促进科技期刊回归承载、传播与交流的载体功能。
  • 论坛
    推动媒体融合纵深发展 践行智库期刊使命担当——以《中国科学院院刊》开办“智库战‘疫’”栏目为例
    张帆, 杨柳春, 岳凌生, 文彦杰, 张勇, 王东方, 金杭川, 武一男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 31(6): 636-643. DOI:10.11946/cjstp.202006180599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智库期刊通过媒体融合提升影响力的策略。方法 以《中国科学院院刊》开办“智库战‘疫’”栏目为例,探讨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的模式。结果 《中国科学院院刊》以深厚的智力资源积累和多渠道传播平台,及时传播专家学者的思想与对策,为抗击疫情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结论 《中国科学院院刊》在探索和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条科学思想产品生产和精准有效传播的媒体融合发展道路,发挥“国家科学思想库核心媒体”的作用,充分彰显智库期刊的社会价值和使命担当。
  • 论坛
    中国英文社科学术期刊国际化发展矛盾与破解
    刘杨, 孙奕鸣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 31(6): 644-650. DOI:10.11946/cjstp.201912290909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出中国英文社科学术期刊国际化发展矛盾的破解对策,以提升中国英文社科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方法 从期刊内容、发展规模、出版模式和管理体制4个方面入手,探讨中国英文社科学术期刊国际化发展的主要矛盾与内在关联,进而破解矛盾。结果 中国英文社科学术期刊国际化发展矛盾包括优质内容匮乏现实下的内容组织乏力、刊群规模快速增长态势下的发文规模萎缩、国际合作与自主发展博弈下的两难选择、政府制度性支持推动下的多重掣肘。结论 只有激活办刊力量、明晰期刊定位,整合出版资源、打造期刊品牌,拓展国际合作方式、探索国际化新模式,革新管理体制、加强政策引导,才能破解中国英文社科学术期刊国际化发展的诸多矛盾。
  • 论坛
    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的价值重塑
    张筱园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 31(6): 651-657. DOI:10.11946/cjstp.202002200090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学术期刊编辑在学术期刊融媒体时代的价值定位与存在方式。方法 分析学术期刊编辑传统价值在融媒体时代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其价值重构的方向与路径。结果 传统出版业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显著提高了编辑的工作效率,编辑的优质信息供给作用更加突显。学术期刊编辑应适应出版环境和模式的变化,在新的坐标系下重塑形象。结论 学术期刊编辑应从理念到形态多层次转型,构建融媒体时代的价值取向、角色定位和工作模式,提升个人素质和能力,融入浪潮而坚守学术核心,重建自己的价值空间。
  • 论坛
    学术共同体与中日建筑学专业期刊发展关系的比较
    吴卉, 孙晓峰, 王晓朦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 31(6): 658-664. DOI:10.11946/cjstp.201911260807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于我国建筑学专业期刊发展中存在的领域界定、检索认定模糊等问题,通提出一种基于学术共同体自信构筑的破解方法。方法 通过对中日建筑学专业期刊发展进行对比,得出对我国相关期刊发展的启示,并着手于相应路径的调整。结果 利用相关体制改革窗口,拉近期刊与学术共同体的关联,并通过学术共同体的协同攻坚,明确建筑学专业及期刊的身份认证与可能发展途径。结论 利用学术共同体自信修正期刊发展路线,紧密期刊与学科发展的关系,可帮助期刊在充分发挥行业综合发展成果的载体作用的同时塑造自身品牌与价值。
  • 质量建设
    新时期科技期刊编辑职业伦理构建研究
    周志新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 31(6): 665-670. DOI:10.11946/cjstp.202002250119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新时期编辑职业伦理构建的作用及其核心要素,为提升科技期刊编辑伦理素养、推进编辑出版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对编辑职业伦理的内涵进行界定,并总结构建新时期科技期刊编辑职业伦理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编辑职业伦理的核心要素。结果 科技期刊编辑职业伦理主要通过伦理立法规范科技期刊编辑人员的职业行为。构建新时期科技期刊编辑职业伦理能够提升编辑人员的综合素养,促进编辑人员履行社会责任,提升科技期刊质量并促进编辑事业发展。科技期刊编辑职业伦理的构建应基于权利与义务、良心与荣誉、情感与理智、胆识与审慎等核心要素,通过正确行使编辑权利与履行编辑义务、培育编辑良心、保持编辑荣誉感、建立积极理智的编辑职业情感、提升胆识和审慎素养等途径予以实现。结论 构建新时期科技期刊编辑职业伦理具有重要作用,应充分理解科技期刊编辑职业伦理的内涵,并基于相关核心要素进行积极构建。
  • 质量建设
    学术期刊编辑职业倦怠的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构建
    高虹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 31(6): 671-676. DOI:10.11946/cjstp.201912150865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依托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系统研究学术期刊编辑的职业倦怠,旨在更好地识别其职业倦怠症状并实施有效的消减措施,从而不断提升编辑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并推动学术期刊的高质量发展。方法 通过构建学术期刊编辑职业倦怠的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定性分析学术期刊编辑职业倦怠的生成机理及其不良影响。结果 学术期刊编辑的工作要求涵盖社会责任大、行业更新快等8项具体内容,工作资源包括社会支持、晋升渠道等3项具体内容。学术期刊编辑职业倦怠的发展过程遵循“情感衰竭—去个人化—低成就感”这一顺序,工作要求会诱发情绪衰竭,工作资源会引发去个人化,在过高工作要求和过少工作资源的双重冲击下,编辑的个人成就感降低,从而产生职业倦怠。编辑职业倦怠会对编辑个体和学术期刊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结论 为消减学术期刊编辑的职业倦怠,一方面,编辑个体需要立足实际,有效调控工作要求;另一方面,学术期刊、管理部门和社会组织需要借助多种渠道,及时供给工作资源。
  • 质量建设
    引用格式标识项的标注现状、问题及改进建议
    李丽, 赵树庆, 刘永胜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 31(6): 677-682. DOI:10.11946/cjstp.202003090192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揭示学术期刊“引用格式”标识项设置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初步解决方案。方法 采用文献抽样调查法,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抽选429种样本期刊,从中国知网“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获取样本期刊中“引用格式”标识项的各种标注信息。结果 截至2019年底,国内约9。6%学术期刊标注了“引用格式”,科技类期刊的标注比例显著高于社科类期刊;该标识项的标注存在名称混乱、著录项目不全和顺序不一、版面位置选择分歧较大等问题。结论 标识项名称统一为“引用格式”;版面位置宜选择摘要与正文之间和文末参考文献表之后两个地方;著录项目不应忽略DOI;著录格式应严格执行国家标准GB/T 7714—2015。
  • 数字出版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协同联动运营模式与策略——以老年医学期刊为例
    石婧, 周白瑜, 孟丽, 李佳蔚, 段春波, 于普林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 31(6): 683-689. DOI:10.11946/cjstp.202001230061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老年医学领域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推文特点和协同联动运营方案,为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依据,也为垂直领域创建网络新媒体矩阵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学术支持的“中华老年医学杂志”“Aging Medicine杂志”和“健康老龄网”3个微信公众号的微信平台推送数据、清博平台数据,分析其运营现状。结果 老年医学领域3个微信公众号覆盖不同人群,与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相比,专注于学会行业资讯和大众教育的科普公众号更受大众欢迎,宣传效果较好。3个公众号互相依托、互为补充,联动项目可增加平台的影响力。老年医学领域公众号间应建立联动专题策划专家智库、新媒体协作组,建立推文质量评估体系、舆情监控制度、后台数据分析制度、用户数据共享制度,形成日常协同机制。结论 在重度垂直领域,期刊群可以通过多个微信公众号协同联动,创建专业化的行业新媒体矩阵,最终使得各个微信公众号在影响力、竞争力、品牌价值方面都能实现增值,并形成学科知识服务体系,打造垂直领域的行业大品牌。
  • 数字出版
    学术期刊微信平台论文阅读行为与移动传播策略
    毛殷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 31(6): 690-696. DOI:10.11946/cjstp.201911130779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考察科研人员的论文移动阅读行为,为学术期刊更好地规划论文移动传播策略,提高学术传播效率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金数据平台,对在《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系统向“农业可持续发展”栏目投稿的323位作者的学术期刊微信平台论文阅读行为进行在线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大多数读者愿意使用手机阅读论文;与社会性相比,论文的专业相关性是读者更关心的内容;精简论文和论文原文都是读者学术移动阅读的重要信息来源;读者对感兴趣论文主要采取浏览阅读与“小屏+大屏”的深阅读相结合的阅读方式;学术论文移动阅读会产生较高的潜在引用意愿,有深阅读行为的读者引用论文的概率更高。结论 学术论文移动阅读具有大众性和学术性的双重特性,微信平台可以成为论文传播的有效平台,学术期刊可从论文移动传播体系、论文原文传播途径、读者潜在引用行为等方面改进微信平台论文移动传播策略,从而更好地实现微信平台学术论文的有效传播。
  • 数字出版
    微信推广对学术论文传播效果的影响——以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为例
    宗明刚, 赵文青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 31(6): 697-701. DOI:10.11946/cjstp.201912110858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考察学术论文经微信推广与否在知网下载量上的差异,探讨微信推广对学术论文传播效果的影响。方法 调查15种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2015—2019年发表的“媒介融合”“媒体融合”主题的论文在微信和中国知网上的传播情况,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比分析、独立样本 t检验等方法,分析学术论文经微信推广与否在知网下载量上的差异。结果 微信推广对学术论文的传播存在学科差异;经微信推广的学术论文知网下载情况较好,表明其传播效果更理想;微信推广对同一作者论文的传播效果不显著。结论 学术期刊应加大微信推广力度,同时要重视学科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科“量身定制”符合其学科特色的微信推广方案。
  • 能力建设
    科技期刊智能出版工具——UNSILO平台
    董文杰, 李苑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 31(6): 702-709. DOI:10.11946/cjstp.201909300675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UNSILO平台为研究案例,探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在学术出版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我国科技期刊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总结UNSILO平台的功能及技术特点,深入分析其与出版机构的合作案例。结果 UNSILO平台支持论文的智能评价以及主题内容的智能分类及推荐,其概念抽取技术在学术出版中具有显著优势。UNSILO具有先进的概念抽取技术以及友好、简单的界面操作,为包括Springer Nature等在内的众多出版机构提供了人机交互的智能解决方案。结论 AI技术已经逐渐深入科技期刊的出版流程,并将为科技期刊出版注入新的活力。
  • 科技期刊来稿量年际变化与月份效应研究及启示——《高原气象》实证分析
    叶喜艳, 常宗强, 张静辉, 马瀚青, 陶华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 31(6): 710-716. DOI:10.11946/cjstp.201911250801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高原气象》来稿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和月份效应,并进行原因分析,深入了解作者的投稿行为,以期为科学办刊提供数据支持,并为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方法 主要利用OriginPro 8软件提供的箱线图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来稿量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其原因。结果 《高原气象》来稿量在2009—2014年基本呈线性增加趋势;在2015—2019年,则呈线性减少趋势。在月尺度上呈现出“单月高,双月低”的特征,并存在2—3月和10—11月效应,即2月最低,10月次低,3月最高,11月次高,其中2—3月效应尤为突出。结论 持续较高的退稿率和影响因子的下降可能是来稿量降低的两个主要原因。月份效应主要与工作时间和潜在来稿量的积压有关。期刊可通过调整退稿率来改善期刊来稿情况,并通过时间效应分析来均衡期刊来稿量,从而整体提升稿件的评审质量和时效。
  • 能力建设
    英文科技期刊的专辑出版策略与实践——以Journal of Earth Science为例
    散飞雪, 宋衍茹, 李庚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 31(6): 717-724. DOI:10.11946/cjstp.201912190879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英文科技期刊高水平专辑出版策略,摸索迈向国际一流期刊的特色发展道路。方法 以Journal of Earth Science(JES)为例,利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分析2015—2019年JES专辑刊文被引情况以及组稿特色,从依托主办单位,培养优质作者;发挥编委职能,编辑通力合作;实现媒体融合,提升传播效果;设计新颖封面,树立品牌形象等方面总结办刊经验。结果 JES自2015年以来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开展专辑组稿工作,期刊影响因子持续提升,并取得良好的成效,期刊的品牌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结论 JES以专辑出版为突破口,立足自身优势和特色,争取优质稿源,通过提供优先出版、开放获取、多平台展示等服务,拓展专辑内容的信息延伸,利用新颖的专辑封面吸引读者眼球,为英文科技期刊实现国际化、开放化、精品化、特色化、数字化、多元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 评价与分析
    合著型论文对学术期刊影响力的贡献度评价研究
    田依林, 刘平平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 31(6): 725-730. DOI:10.11946/cjstp.201912030829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合著型论文对学术期刊影响力的贡献,对学术期刊科学评价体系进行优化,为提高办刊质量和期刊影响力提供新思路。方法 基于中文科技期刊评价报告和CNKI数据库检索6种高等教育领域期刊,获取论文作者、被引频次等相关数据,采用分类贡献度与总体贡献度来分析合著型论文对期刊影响力的贡献水平及类型。结果 合著型论文对期刊的贡献类型可分为论文h指数贡献主导型、被引频次贡献主导型和总被引频次主导型等。结论 分类贡献度和总体贡献度评价方法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地评价合著型论文对期刊影响力的贡献,有利于期刊精准施策,促进学科间的交流与拓展。
  • 评价与分析
    利用CiteSpace对科技期刊定位和选题进行优化——以中国生态学期刊为例
    张敏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 31(6): 731-737. DOI:10.11946/cjstp.201911250802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CiteSpace绘制期刊刊文的知识图谱,优化我国科技期刊定位和选题,提高我国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方法 以我国9种生态学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梳理这9种期刊2015—2019年刊载的高被引论文,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9种期刊2015—2019年刊文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提炼国内生态学核心期刊的研究热点,并与国际顶尖生态学期刊刊文的研究热点进行对比。结果 我国生态学核心期刊刊文反映了生态学科的热点选题,但对于热点选题的报道不足,一些稀缺的热点选题需要加强选题组稿。结论 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期刊刊文的知识图谱分析,有助于梳理期刊选题脉络,进一步优化期刊定位和选题方向。
  • 评价与分析
    “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Rich HTML出版现状分析
    郁林羲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 31(6): 738-745. DOI:10.11946/cjstp.201911080765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Rich HTML出版现状,为中国科技期刊加强数字化出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网络调研法和统计分析法全面调研2019年的175种“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的Rich HTML实现情况,调研内容包括独立实现Rich HTML期刊与由国际出版集团代实现Rich HTML期刊的页内链接、外延链接、扩展服务链接的具体实现情况及各出版集团的代实现比例。结果 175种期刊中共有104种实现Rich HTML出版, 占样本期刊总量的59.4%。其中38种期刊独立实现,包括28种英文期刊和10种中文期刊,共占21.7%, 66种期刊由国际出版集团代实现,其中由Elsevier、Springer、Nature、Oxford Academic、Wiley及Taylor & Francis代实现的期刊数量分别为31、19、8、4、3、1种。独立实现Rich HTML出版的期刊在文献资源链接、作者信息关联及扩展服务方面与国际出版集团代实现期刊有一定差距。结论 我国科技期刊应重视Rich HTML出版的应用及推广,完善Rich HTML具体功能,充分发挥Rich HTML在提升期刊传播力、影响力和为读者服务方面的作用。

关于我们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主  编:张薇
常务副主编: 初景利
ISSN 1001-7143
CN11-2684/G3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33号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731室
邮编:100190
电话:010-62572403
E-mail:cjstp@mail.las.ac.cn
微信公众号
cas_cjstp
版权所有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部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