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撤销论文,研究了10年间撤销论文的总体分布特征,发现撤销论文分布集中在美国和中国,权威期刊的撤销论文较多;利用生存分析研究了“未被引”、“撤销前引用”及“残留引用”三种引用模式论文的撤销时滞,发现撤销论文的平均撤销时滞为276年(约33个月),“未被引”的缺陷论文发表1年后有70%的概率被撤销,而“残留引用”的撤销时滞则很长;对高被引的撤销论文研究发现,撤销论文对科学界的影响不能轻易消退,科学界自我净化的时间成本很高,尤其高被引论文撤销时滞是平均水平的43倍;研究高被引撤销论文施引文献的引文动机发现,尽管研究者的引用态度非常谨慎和严谨,但撤销论文仍会误导科学家对研究现状的判断。
国内对作为刊物的评价指标体系诟病颇多,但缺乏提出具体完善的评价体系措施。对期刊评价体系的主要指标影响因子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以国外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IJNSNS)为例,通过分析其施引作者源和期刊源,揭示出一些人为操纵常见手段。近年来,国际上也流行一种更高级别的常用手段,通过发表大量引用本刊前两年文章的综述性论文来提高IF。IF本身的缺陷和人为操纵手段使之不能作为构成评价体系的主要指标来准确地评判期刊质量。为完善期刊科研评价体系,借鉴澳大利亚学术研究理事会(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的专家评审过程,提出了专家评审综合评价方案,即由学科专家、学术顶级机构团体,包括科学院、顶级学科团体或相关学会以及其他评审专家组成,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期刊综合质量进行评估,目前评价体系中的IF等多项指标只在定量分析中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