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选择包含的内容

ISSN:1001-7143 CN:11-2684/G3 Email Alert  RSS   ENGLISH
  • 首页
  • 关于期刊
    • 期刊介绍
    • 数据库收录
    • 政策声明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编委会
  • 期刊中心
    • 当期目录
    • 往期目录
    • 专题专栏
    • 虚拟专辑
  • 特色资源
    • 特色栏目
    • 期刊案例库
    • 人物素材库
  • 学术活动
  • 作者中心
    • 投稿须知
    • 论文模板
    • 版权转让协议
    • 作者登录
  • 订阅
    • 纸刊订阅
    • Email Alert
    • RSS
  • 期刊动态与公告

2019年, 第30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9-11-15
  

  • 全选
    |
  • 论坛
    国际数据期刊的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刘凤红,彭琳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 30(11): 1129-1134. DOI:10.11946/cjstp.201904280323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国际数据期刊的出版现状,以期为国内同行了解这一出版形态提供数据支撑和资料借鉴,并针对我国的数据期刊建设提出思考和建议。【方法】对全球数据期刊当前的总体发展状况展开摸底调查。通过登录期刊官网获取创刊时间、期刊类型、出版机构、开放获取模式等属性特征;通过与JCR学科比对,获取学科属性、是否被收录等属性特征。限于语言原因,本文只统计了出版语言为英语或汉语的数据期刊。【结果】全球共创办了168种数据期刊,其中162种处于正常出版状态,涵盖了85个学科领域,集中在生物学、医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以及地理与地质相关的学科。共有26家出版机构出版数据期刊。149种期刊采用开放获取出版模式;102种数据期刊被SCI收录。【结论】数据期刊已成为学术出版领域的一种重要出版形态,发表数据论文的期刊数量呈增加趋势。建议社会各界共同行动起来为我国数据期刊的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 论坛
    国内外掠夺性期刊研究现状与展望
    袁子晗,张红伟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 30(11): 1135-1141. DOI:10.11946/cjstp.201907260536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国内外掠夺性期刊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了解当前掠夺性期刊研究的进展,总结贡献,发现不足,并对今后掠夺性期刊研究的发展方向和主题进行展望,为相关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提供有益参考。【方法】 以“掠夺性期刊”中英文及其相关词为主题词分别在Web of Science、CNKI等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对去重后得到的87篇文献进行逐篇阅读与分析。【结果】 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掠夺性期刊问题起源的探讨、对掠夺性期刊特征识别的研究、掠夺性期刊产生影响的研究,以及对掠夺性期刊治理措施的讨论等方面。【结论】 相关研究对我们认识掠夺性期刊有很大贡献,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后续研究应当在追溯掠夺性期刊产生及发展的根本原因,分析掠夺性期刊的内部表征,进一步探究掠夺性期刊的治理措施等方面给予加强。

  • 论坛
    河北省争创一流科技期刊的对策思考
    马智,祁海霞,狄岩,刘卫国,赵彦朝,杜中伟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 30(11): 1142-1149. DOI:10.11946/cjstp.201906170431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河北省科技期刊发展现状,深刻地剖析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设一流科技期刊发展目标的对策建议。【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文献搜集、现场调研、专家论证,全面、系统、客观地分析河北省108种科技期刊的基本情况、期刊质量、人员队伍、出版与经营、学术质量等情况。【结果】 河北省科技期刊数量实现历史性跨越、期刊覆盖学科比较全面、期刊经营状况尚可维持、编辑队伍数量结构合理、学术质量处于国内平均值水平,但存在着集约化程度较低、学术质量堪忧、经营发展乏力、编辑队伍不适应、数字出版滞后等制约因素。在争创一流科技期刊中,必须提升科技期刊重要性认识、加强科技期刊工作的全面领导、突出发展重点有效整合资源,促进集群化发展做大做强、加紧建设新媒体时代编辑出版人才队伍,积极推进融合出版和知识服务、强化经营理念增强刊社经济实力。【结论】 摸清河北省科技期刊家底,找准存在问题和挑战,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才能实现建设一流科技期刊发展目标。

  • 论坛
    智能互联时代下高校学报发展的现实问题及解决路径
    晏小敏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 30(11): 1150-1156. DOI:10.11946/cjstp.201908220594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智能互联时代高校学报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探索在人工智能+互联网新媒体技术驱动下高校学报的发展路径。【方法】 采用演绎法和路径分析法,以问题为导向对高校学报在互联网新媒体融合下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研究。【结果】 智能互联时代对高校学报的发展带来了全面、深远的影响:加大了高校学报的竞争压力,同时也为高校学报打造全新业态提供机遇;对高校学报的内容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利于高校学报构建新的服务生态圈。【结论】 设计以生态新模式为着力点的高校学报发展路径:一要依托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建设“数据驱动”的学报内容多源采集与分析系统;二要融合人工智能方法与技术,打造“内容为王”的高质量期刊全过程管理平台;三是基于专家、编辑、作者与读者的群体智慧,构建“用户至上”的服务生态网络。

  • 质量建设
    科技期刊同行评议中审稿人激励措施研究
    陈晓峰,蔡敬羽,刘永坚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 30(11): 1157-1163. DOI:10.11946/cjstp.201906180443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加强对我国科技期刊同行评议中审稿人贡献的学术认可,进一步完善审稿人激励措施。【方法】 总结当前我国审稿人激励中存在的问题,以文献调查和案例分析为主要方法,探索研究国外典型同行评议平台的审稿人激励方式并提出启示。【结果】 国外一些机构通过建立审稿人信息展示平台来建立审稿人声誉、支付酬金、颁发证书和提供学术服务等方式激励审稿人,为审稿工作提供正式认可。【结论】 提高同行评议质量的关键在于审稿人,我国科技期刊应采用外部激励、内部激励和平台激励等方式肯定审稿人的学术贡献。

  • 质量建设
    合著论文作者贡献声明的学术规范框架研究
    张闪闪,洪凌子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 30(11): 1164-1170. DOI:10.11946/cjstp.201909080623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作者贡献声明的学术规范结构,为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支撑科研行为规范化,推动科学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国内外作者署名的规范标准以及目前合著论文作者贡献声明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已有期刊中作者贡献声明的具体实践,提出并形成一种作者贡献声明的学术规范框架。【结果】合著论文作者贡献声明的学术规范体系架构包括作者贡献声明政策及其内容、作者贡献声明要素提取及其受控词表的建立、作者贡献声明的元数据框架以及作者贡献声明的应用等。【结论】 合著论文作者署名规范及其相应的学术评价应突出作者贡献声明的重要作用,作者贡献声明应该形成统一的元数据框架,作者署名及作者贡献声明写作应进一步规范化,以符合科研行为规范化的需求。

  • 质量建设
    科技期刊在同行评议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江睿,艾红,丁彦文,章丽萍,闫帅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 30(11): 1171-1176. DOI:10.11946/cjstp.201906170434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挖掘中文科技期刊在同行评议环节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对策,以期为科技期刊优化审稿人队伍,提高办刊质量和影响力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对搜集到的288位审稿专家的11个主要特征信息(学科、学历、职称、单位性质、性别、审稿次数、平均审稿时长、最长审稿时长、缺审次数、投稿次数、平均审稿得分)进行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将定量统计与定性的经验分析有机结合。【结果】 期刊在审稿人选择、审稿专家库构建、审稿效率和质量、审稿评分机制上存在一系列问题。【结论】 为了解决同行评议环节存在的问题,在审稿人遴选上,应尝试为职称较低但具有高学历和高学科活跃度的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的审稿机会,并构建优秀作者补充审稿专家库的机制。在审稿人管理和评价上,应在突破传统培训模式的基础上,加强培训,并量化审稿评价方法,保障审稿人评价的公正性。期刊还应加强与审稿人的互动和互助,从为其提供服务的角度出发制定合理的激励措施。

  • 数字出版
    科技期刊智慧出版的实现路径探讨
    朱本华,温优华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 30(11): 1177-1182. DOI:10.11946/cjstp.201905270397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我国科技期刊出版现状,探索科技期刊智慧出版的实现路径。【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等方法界定智慧出版的内涵和外延,对科技期刊智慧出版的可行性及可能实现的路径进行深入探讨。【结果】 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为科技期刊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科技期刊智慧出版主要通过转变发展理念、智能化的内容生产、立体化的传播方式、专业化与个性化的用户服务、智慧型人才培养等来实现。【结论】 科技期刊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探索传统出版向智慧出版转型的路径,以更好地实现知识传播和知识服务。

  • 数字出版
    人工智能时代的学术期刊数字化传播
    李媛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 30(11): 1183-1190. DOI:10.11946/cjstp.201904130266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设计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学术期刊传播平台,提升中国学术期刊的传播效果。【方法】 梳理人工智能技术在学术期刊传播中的应用现状,归纳其在学术期刊传播中应用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勾勒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中国学术期刊传播平台,并结合实例检验平台的创新性和可能遇到的困难。【结果】 与国内领军产品相比,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学术期刊传播平台在内容开发、内容聚合、内容分发、增值服务与社群建设等方面的应用对象更广泛、效果更理想、功能更丰富。【结论】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学术期刊传播,不仅可以深度开发文献、识别读者需求、优化内容分发、助力学者科研、提升传播效果、解析并反馈传播效果,还有助于建设学术共同体,为学界提供良好的学术交流环境。

  • 数字出版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视听内容建设状况与优化策略
    陈莉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 30(11): 1191-1196. DOI:10.11946/cjstp.201907020476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考察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视听内容建设状况,以促进科技期刊视听内容优化发展。【方法】 以“航空知识”“中国激光”等不同类型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归纳和个案观察等方法对视听内容进行收集、分析与思考。【结果】 视听内容建设既存在视听文本不够丰富、视听策划欠周详和视听尝试尚存空间等问题,亦积累了可以借鉴的经验。【结论】 在借鉴经验的基础上,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可以通过以下策略优化内容建设:以自主为核心优化科技视听文本,以可发现为基础深化视听策划力度,以开放为视野推动视听内容建设扩展。

  • 能力建设
    F5000入选论文对精准选稿的启示——以能源领域代表性期刊为例
    姚志昌,段瑞云,付继娟,沈昕威,郑雪萍,李思宇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 30(11): 1197-1205. DOI:10.11946/cjstp.201906100421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F5000入选论文进行剖析,建立客观、科学、有据的论文遴选方法,为期刊编辑精准选稿和开展人工智能选稿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2—2018年能源领域代表性期刊F5000入选论文为样本,对发表期刊、作者、单位进行统计与分析,总结高被引论文的特征。【结果】 作者优异的创新禀赋、先进的科研条件、雄厚的经费资助是高被引论文产出的关键,科研团队在产出高被引论文数量上有助力作用。【结论】 F5000入选论文的数量与作者h指数相结合,可以作为衡量作者学术创新能力及论文质量的标尺,在矿业领域,6年内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提名F5000入选论文3篇以上、h指数超过40的第一作者当选院士的概率最大;作者论文发表频率、篇均被引频次、学术创新指数可作为挑选有潜力成为高被引论文的指标。通过期刊年报、作者学术表现、科研支撑、社会需求获得态势感知,采取“数据→筛选→效果→完善”的工作模式可以提高论文筛选绩效。

  • 能力建设
    高校综合性学报的专业化转型与精品化发展——基于《食品科学技术学报》的案例分析
    叶红波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 30(11): 1206-1210. DOI:10.11946/cjstp.201905060345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高校综合性学报的专业化转型和更名已经成为期刊界的一种特殊现象,探索刊物转型和更名后的发展可以为其精品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以《食品科学技术学报》(原《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转型和更名为例,分析高校综合性学报转型和更名的主、客观原因,以及转型和更名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 介绍《食品科学技术学报》转型和更名过程中的探索和努力,以及期刊快速发展,进而成为食品行业精品学术期刊的艰苦实践;总结期刊成功转型和在短期内成为行业精品期刊的经验。【结论】 高校综合性学报的专业化转型和精品化发展应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精准定位;做好顶层设计,避免与行业期刊内容雷同;转型和更名后做好全方位宣传,尽快形成期刊品牌;充分发挥期刊主编行业领军者的强大号召力;建设热爱期刊事业并富有使命感的高素质编辑队伍;争取主办单位的全力支持等。

  • 能力建设
    湖南省科技期刊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刘晓毅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 30(11): 1211-1217. DOI:10.11946/cjstp.201907180515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湖南省科技期刊的基本情况,分析其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困难,寻找对策。【方法】 以106种湖南省科技期刊为调研对象,通过网站查询、电话调研,运用定量分析法,对办刊人员、主办单位、刊期、城市分布、学科占比等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湖南省科技期刊涵盖9个学科大类,地域分布不均衡,人才队伍建设面临人手不足,年龄结构不科学,分工不明确,新媒体技术人员紧缺等困难。【结论】 克服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困难,要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充分发挥编委会的作用,善于利用相关技术和软件辅助工作,重视和推进科技期刊集群的建设,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 评价与分析
    预印本平台bioRxiv影响力实证研究及建议
    解贺嘉,刘筱敏,景然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 30(11): 1218-1224. DOI:10.11946/cjstp.201909110630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多维度定量分析、评价bioRxiv的影响力,为预印本平台建设、学术期刊转型发展提供建议。【方法】 以2013年11月至2019年2月bioRxiv预印本为样本,利用Excel、SPSS等统计分析工具,结合文献计量方法,全面分析发文量、使用量、浏览量的变化,以及机构分布、作者分布、出版流向分布、版本更新分布情况。【结果】 bioRxiv发文量呈指数增长,发表率、使用量、浏览量较高。高影响力机构、作者具有相对较高的发文量,但机构分散,作者发文量普遍较低。预印本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倾向于发表在高影响力OA期刊上。该平台的开放评论活跃度较低。【结论】 bioRxiv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呈现繁荣发展的态势,但尚未到达成熟稳定的发展阶段。针对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的建议包括联合力量,促进权威机构共同参与预印本平台建设;加强宣传,提高科研人员对预印本平台的认同度;深入变革,发展依托预印本平台的新型学术出版模式;创新探索,建立多渠道的有效开放评论机制。

  • 评价与分析
    中国学术期刊技术引用形象及其评价研究
    刘宇,丁堃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 30(11): 1225-1232. DOI:10.11946/cjstp.201909280672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从期刊的技术影响视角探析中国学术期刊对专利技术发展的知识贡献和影响程度,为中国学术期刊的评价提供多元的评价理论和应用方法。【方法】 在以往引用形象和期刊引用形象的研究基础上,融入“科学-技术”关系的专利引用分析,提出期刊技术引用形象的概念以及技术引用频次、技术引用广度、技术扩散因子、技术引用深度、技术引用重复度等评价指标。【结果】 知名期刊的技术引用形象兼具差异性与共性;构成多种知名期刊技术引用形象的专利申请人,其技术实力水平也相应较高; 高等院校专利申请人构成了知名期刊核心技术引用形象的主体,科研单位对各期刊的引用深度则相对最高。【结论】 实证结果表明期刊技术引用形象不仅能够兼顾期刊评价与原因分析,还能丰富学术期刊的评价思路与方法。

  • 评价与分析
    学术期刊影响力新修正指数的研究与实证分析
    楼文高,王莹莹,张博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 30(11): 1233-1239. DOI:10.11946/cjstp.201904060236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以下简称“《年报》CI”)计算方法和俞立平等提出的CI修正方法(以下简称“YCI”)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CI修正方法(以下简称“NCI”)。针对图情类期刊的复合数据和他引数据分别进行实证研究,达到简化CI计算过程、改善数据分布规律和得到更有效结果的目的。【方法】 根据复合(或他引)总被引频次(Total Cites,TC)和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数据的实际分布规律,提出对IF和TC分别采取开平方根和3次方根预处理,求得图情类期刊的NCI值,并与YCI值、《年报》CI值及其排序结果、CSSCI来源期刊以及排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预处理后的数据既近似服从正态分布规律,又具有较高的区分度,还可以消除个别期刊因TC很大而IF很小对CI的不利影响,并可舍去调整系数K,计算过程更精简。【结论】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NCI能比YCI从IF和TC中挖掘出更多有效信息,比《年报》CI更好地平衡IF和TC的作用,并且NCI值及其排序结果更合理,区分度和适用性也更好。

  • 评价与分析
    Altmetrics视角下临床医学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策略初探——基于ESI热点论文被引频次与Altmetrics相关性分析
    苟莉,陈一龙,王雁,刘丹,杜亮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 30(11): 1240-1244. DOI:10.11946/cjstp.201907170513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临床医学文献被引频次与Altmetrics的关系,以期从Altmetrics视角提出促进医学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的策略。【方法】 以ESI热点论文中临床医学论文为研究对象,从Web of Science提取每篇文献的被引频次,从Altmetric.com 提取每篇文献的Altmetric Attention Score(AAS),从Scopus数据库提取每篇文献的PlumX Metrics,包括4项Altmetrics元数据,即使用、捕捉、提及、社交媒体。采用秩相关分析被引频次与AAS、Altmetrics元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被引频次与AAS呈弱正相关关系;与Altmetrics元数据中的使用呈中等强度正相关关系,与捕捉、提及呈弱正相关关系,与社交媒体呈微弱正相关关系。【结论】 从Altmetrics视角,可以通过增加出版文献的社交网络曝光度来提升其学术影响力。具体途径包括:增强文献获取的便捷性、与众多文献管理软件友好对接、向主流媒体发送新闻稿以及将原创研究建立百科词条等,以促进出版文献的广泛使用和深度传播;但通过推特、Facebook等社交媒体分享转发文献,对学术影响力提升作用甚微。

关于我们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主  编:张薇
常务副主编: 初景利
ISSN 1001-7143
CN11-2684/G3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33号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731室
邮编:100190
电话:010-62572403
E-mail:cjstp@mail.las.ac.cn
微信公众号
cas_cjstp
版权所有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部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