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自1990年创刊以来,现已跨越了整整25年。她在读者、作者、主办单位会员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是读者心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科技期刊工作者前进的道路;她是作者心中的严师益友,培养磨练出为其提供优质稿源的高水平作者群;她是会员心中的指导者,指导上海分会为中科院科技期刊发展目标而奋斗;在同类期刊中她更具特色,可概括为权威性、前瞻性、实用性、资料性、规范性、严谨性、公平性和伦理性。她将为我国从世界科技期刊大国走向科技期刊强国作出重要的贡献!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已创刊25年,通过读者、作者、审者三种角色的感悟,剖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在科技期刊界的影响力。作为读者,不仅从刊物内容中获得知识、信息和技艺,而且从其办刊过程中学到责任、执着、奉献的精神;作为作者,深感该刊用稿之严谨、修稿之认真,人性化沟通之感人;作为审稿者,体悟到用心做事,学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风格,凝聚人气的魅力。未来的《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一定会越办越好,必将为我国科技期刊繁荣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目的】基于近日在巴西召开的第四届世界科研诚信大会的主题内容,结合中国科研管理机构与期刊学术出版诚信环境的改进,确信科研诚信是一个全球课题。【方法】通过数据搜集和图释分析,客观比较了中国“211”等高校、科研院所、相关政府科研管理部门及中国学术期刊重视科研诚信建设的现状。【结果】中国科研与教育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均在2006年前相继设立了科研诚信管理委员会与办公室等;截至2013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除港澳台)“211”等高校均在各自网站在线了学术道德奖惩政策,并相继成立了学术道德委员会等机构;中国近60%的学术期刊正在使用反剽窃软件进行重复率检查工作,以防学术抄袭,部分期刊还制定了严格的学术伦理政策。【结论】近十年来中国的科研管理与期刊学术出版的诚信环境正在发生改变,这些改变有利地提升了中国学术研究的原创性和信誉度,也对如何进一步探索学术诚信的外延和内涵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的】阐述学术期刊在“互联网+”时代应发挥的作用,展望学术期刊的发展前景。【方法】通过分析“互联网+”时代学术交流的新特点,揭示了学术期刊发挥功能的新背景;通过对一流学术期刊的发展现状分析,借鉴国际先进期刊的经验,提出了学术期刊在“互联网+”数字时代应该具有的定位和功能。【结果】传统的学术交流在“互联网+”时代已经具备了全新的模式,因此,学术期刊必须重新定位,努力成为创新一体化服务平台,实现研究与交流、发布与反馈、传承与传播、学术与科普的及时融合。【结论】学术期刊应该升级其传统作用,借助互联网技术,重新定位服务角色,未来应努力成为论题组织者和新闻发布者、科研过程监督者、学术成果把关者、权威专家评议中心、创新知识服务中心和学术观点聚焦中心,实现整体服务功能的新突破。
【目的】随着开放存取(OA)的迅猛发展,开放存取文献数量和质量均稳步上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和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总结梳理国外开放存取出版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动态,为国内同行和相关主体提供参考借鉴。【方法】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近几年国外开放存取出版的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综述。【结果】从出版商主导的OA期刊、科研机构与大学主导的OA知识库等方面综述了全球OA出版的发展动态,提供了详细的数据资料;从OA出版相关法律和战略政策、基金资助机构OA政策、科研机构OA政策、出版机构OA政策、OA出版的经济学与商业模型等综述了相关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动态。【结论】在强制性OA政策被西方国家政府、主流研究机构和科研基金等采用后,科研论文和科研数据的开放共享和再利用成为必然趋势。建议中国政府部门及有关机构借鉴国外好的做法和经验,尽快制定实施支持开放存取出版发展的政策与措施。
【目的】以岩土工程类英文科技期刊为研究重点,针对新创期刊的特点并结合实际办刊经验,探讨如何提升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重点考察期刊显示度、认可度和知名度(品牌)等,并注重分析与讨论其各要点。【方法】以《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报》(英)为例,分析其目前进展与存在的问题,找出与其他知名期刊存在的差距,并给出一些建议和举措以提升期刊的国际显示度。【结果】期刊社要做好“两手抓”——论文和引用,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和信心,脚踏实地,为创办国际精品期刊做好基础性工作,进而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结论】所提供的举措与经验可为其他一些新办或没有被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录的英文学术期刊提供一定借鉴。
【目的】探讨我国SCI来源期刊作者国际化水平及作者国际化水平与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关系。【方法】以我国英文版SCI来源期刊为研究对象,剔除了自引率≥20%者。引入期刊作者国际化分数(Fraction of Author Internationalization,FAI)和作者国际化指数(Index of Author Internationalization,IAI)表征期刊作者国际化水平。对FAI1、FAI2、IAI1、IAI2与2014年版JCR中期刊影响力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特征因子、论文影响分值、标准化影响因子、标准化论文影响分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50种期刊FAI1、FAI2、IAI1、IAI2差异较大,Light-SciAppl、CurrZool、CellRes、JPlantEcol、CommunComputPhys、IntegrZool、NanoRes作者国际化水平较高。FAI1、FAI2、IAI1、IAI2与多数期刊影响力指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期刊作者国际化水平越高,其学术影响力越大。
【目的】研究“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对受资助期刊中非SCIE期刊的影响,为各期刊顺利完成“提升计划”提供参考。【方法】利用WoS和JCR获取相关数据,模拟计算出各刊2013和2014年影响因子与即年指标。根据施引文献分析出各刊在WoS中的学科类别,查看其在JCR中学科内期刊排名,据此分析受资助的非SCIE期刊的国际影响力。【结果】大部分期刊2014年影响因子和即年指标较2013年有所提升,且已超过SCIE数据库中的期刊。【结论】多数受资助的非SCIE期刊国际影响力有所提升,有实力进入SCIE检索系统。各期刊应充分利用各种数据库分析,找准定位,提升期刊发展能力,以便能在国际上进一步提高影响力与竞争力。
【目的】推进科技期刊数字化进程和创新发展。【方法】将互联网思维应用到办刊业务中,梳理出一条思维指导路线。通过调研科技期刊全流程数字化的现状,分析问题和需求,政策设计和平台建设相结合,利用大数据分析和移动互联技术,建设一个较为全面的科技期刊数字化业务平台。【结果】该平台紧紧围绕办刊的核心业务,以提高学术内容创新,满足用户需求为导向,注重参与互动和体验,在聚集学术信息资源、优化和规范办刊流程、拓宽传播途径、开展増值服务方面提供了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结论】新平台将会促进科技期刊的数字化业务,协助编辑更好地加强学术内容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扩大学术影响力。
【目的】从多方面论述尹玉吉先生在《关于大学学报使命的理性反思》的文章中提出“学报数字化课题应属于IT行业的、纯粹自然科学的研究问题”这种观点的不合理性。【方法】以目前飞速发展的期刊App为例,多方面论证目前科技期刊应是数字化的积极参与者。【结果】新技术对于科技期刊的影响不能鼓吹,也不能无视。【结论】数字化出版下作者和读者需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科技期刊数字化是由主办单位为主体的,以满足作者和读者两端的需求和便利为主要发展模式。
【目的】提出我国科技期刊的金字塔分层模型,以期为推进我国科技期刊健康发展和合理布局提供参考。【方法】综合、参考现有观点,创新地以金字塔分层形式表现我国科技期刊的现状和发展路径。【结果】提出我国科技期刊“普及类”“实用类”“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的金字塔分层结构,“市场认可度”“学术影响力”的定位分层方式,以及“广种→深耕→细作”的发展路径思想。【结论】金字塔各个层次都有其存在的必要,应该把每个层次都做扎实,从而保持我国的科技期刊体系的稳固和可持续发展。
【目的】研究整合替代医学领域24种SCI期刊的文献计量指标,分析发展态势及中国对该领域的贡献。【方法】利用JCR统计各期刊2014年度影响因子(IF)和特征因子,利用Web of Science分析各期刊2013和2014年两年的总发文量、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h指数等指标,分析中国对该学科领域的贡献,并研究Top100篇高被引文章的学术特征。【结果】中国整合替代医学领域3种SCI期刊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且中国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水平较高,中国论文在Top100高被引论文中占43%。【结论】整合替代医学是中国的优势领域,国内整合替代医学期刊的水平与中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学术影响力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中国整合替代医学期刊国际影响力有待提高,以留住国内优秀稿源。
【目的】保证科技期刊官方网站的有效识别与永久链接,扩大官网的网络影响力,为解决非法网站假冒期刊官网、欺骗作者、读者的问题提供途径。【方法】利用DOI标准与技术以及中文DOI相关服务,对期刊网站进行DOI唯一标识的注册,并通过DOI解析实现方便、持久的网络链接;利用纸刊印刷二维码等方式实现纸刊与期刊网站的连接。【结果】有效防御假冒伪劣期刊网站对正规网站的侵害;实现科技期刊多种传播渠道的协同增效作用。【结论】为期刊网站注册DOI标识保护了读者、作者和期刊编辑出版单位的权益,扩大了科技期刊官方影响力,应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