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总结科学数据出版的主要特点和新时代科学数据出版的要求,提出我国未来科学数据出版的建议。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当前的科学数据出版研究进行梳理,并对国内外数据出版实践进行总结。结果 当前科学数据出版的重要特点包括出版流程逐渐规范,出版的形式和内容因数据共享发展而多样化,数据出版的工具和标准逐步完善,数据出版的内容更加贴近应用。在促进科学数据有效共享和高效利用的要求下,科学数据出版要适应标准化引用的需求,适应唯一化识别的需求,适应便捷化利用的需求。 结论 我国科学数据出版取得重要进展,未来还需探索创新型数据出版模式,促进数据出版权益保护机制构建,加强出版标准规范和工具体系建设,变革科学数据管理机制。
目的 为浓缩文本信息,增强文字功能,着重分析信息图表设计的四个维度,以提升科技期刊信息图表设计的准确性与实用性、艺术性与审美性。方法 从国内外信息图表设计现状出发,对纯化、达意、秩序、愉悦等设计维度进行探索。结果 “纯化”是图表精炼文本内容的手段;“达意”是图表传达文字信息的基础;“秩序”是图表增强阅读功能的途径;“愉悦”则是图表审美欣赏的体现。 结论 纯化、达意、秩序、愉悦,既能够浓缩文本,增加阅读魅力,又能为读者带来读图的审美快感,正是牵引信息图表设计走向阅读“直接需要”的观念维度,使信息图表具有倍加传达文字信息的功能。
目的 分析科研院所主办科技期刊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为提高我国科技期刊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探讨科研院所与科技期刊的关系,通过查阅文献与期刊官方网站等途径调研代表性期刊的办刊状况,获取相应数据,并与高校、学/协会办刊进行对比,在分析科研院所办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策略。结果 科研院所办刊应结合机构业务特色精准定位、借助科研机构的学科优势深耕期刊内容、建立符合科研机构特点的编辑队伍建设与激励机制,推动办刊资源整合。 结论 科研院所主办的科技期刊应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目的 研究国际医学期刊署名规范相关问题,为我国期刊署名规范的合理化提出建议。方法 通过调研、分析7种高影响力国际期刊的署名规范实践,提出我国期刊署名规范的建议。结果 国际期刊署名规范大致包括署名资格参照标准、署名作者与贡献者、非署名作者的承认方式、团体署名及作者数量限制规范、署名更改规定、作者贡献声明、通信作者的职责、利益冲突相关规定。结论 我国应参照国际医学期刊署名规范制定出自己的期刊署名规范,其主要包括建立作者署名规范标准、制定作者贡献声明政策、公布作者利益冲突、确立通信作者及职责。
目的 了解我国医学期刊编辑对医学研究报告规范的整体认知情况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对策。方法 2018年5—9月,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通过微信、QQ等平台对国内医学期刊编辑发放网络问卷,分析医学期刊编辑对医学研究报告规范的认知差别。结果 288名参与调查的医学编辑中,全部知晓、均不知晓、虽然知晓但从未在工作中应用过5种国际医学研究报告规范的比例分别为4.5%、29.9%、32.7%;《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统一要求》和CONSORT声明的知晓率、应用率、认可度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医学研究报告规范。88.1%的医学期刊编辑认为在“稿约”或“作者须知”中列出医学研究报告规范对提高医学论文质量具有帮助,99.0%的医学期刊编辑认为医学研究报告规范对本职工作非常或比较重要,且88.2%的医学期刊编辑表示非常或比较希望获得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64.9%的医学期刊编辑将期刊协会或编辑学会等举办的专题讲座或培训课程作为系统学习的首要途径。结论 我国医学期刊编辑对国际医学研究报告规范的知晓率和应用率普遍偏低,但对系统培训需求较高,期刊管理部门、学会及社会团体均应重视医学期刊编辑的重要作用,通过开展与医学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医学期刊编辑的认知度。
目的 分析国内心理学期刊论文参考文献著录现状,为提升我国学术期刊规范化、国际化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对照期刊、APA格式的参考文献著录要求,对6种CSSCI收录的心理学期刊2017年最后1期刊载的117篇论文的参考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其中存在的不规范情况。结果 各期刊参考文献著录要求详尽程度不同,存在文内引用文献与文后参考文献不一致、文内多作者著录错误、文内和文后参考文献作者与年代不一致、参考文献排序错误等问题。 结论 要重视参考文献著录工作,规范使用APA格式著录参考文献,统一著录标准,打造规范化、高水平学术期刊。
目的 针对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稿源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稿源优化的相关措施和建议,以提升该类学报的学术竞争力。方法 通过统计2014—2017年26种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载文量、内稿量、机构分布数和核心作者数,分析稿源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稿源呈现如下特征:载文量相对稳定且呈减少趋势,内稿偏多,机构数偏少,核心作者较多,作者群体规模较小。与其他类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相比,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刊均总被引频次最少,刊均影响因子最低,整体学术影响力亟需提升。结论 办刊者要充分利用学校优势特色学科资源、学报核心作者资源,凸显编辑的约稿、组稿能力和学术热点策划能力,以提升稿源的内在质量;此外,办刊者要通过扩大作者群体规模、增加作者机构分布数等途径,多维度优化稿源的外在质量。
目的 探索利用数字化建设提升《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期刊影响力的方法。方法 总结《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通过搭建在线投审稿平台、文献数字化加工平台、多终端出版平台、精准化推广平台等形成全流程数字化出版架构的探索与实践经验,并分析数字化建设与期刊影响力提升的关系。结果 通过数字化建设,《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的影响力得到了巨大提升;数字化建设工作对期刊影响因子的提升有促进作用,而期刊影响因子的提升对数字化传播也有反哺作用。结论 学术期刊应该积极探索并及时改进数字化建设手段,促进期刊影响力提升。
目的 分析并探讨我国科技期刊媒体深度融合的制约因素及突破路径。方法 通过文献调研、案例分析与对比,基于政策导向、专家意见及期刊现实情况,对期刊的发展现状进行归纳与分析。结果 系统梳理了制约我国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的4个主要因素,提出可从5个方面进行融合转型升级路径探索。 结论 制约我国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的因素主要包括管理机制与相关政策、人才与团队构建、先进技术与内容产品、发展资金等。要实现科技期刊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应坚持“五位一体”的融合路径:坚持正确的理念、思维及意识;组建“领军人才+专才”的团队或联盟;构建立体化网络平台与全媒体产业链,形成传播媒体矩阵;用技术外包实现近期内容创新,同时加大技术自主研发力度,以掌握深度融合的主动权;管理运营要注重顶层设计、资源有效配置、利用最大化,促进科技期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的 以医学期刊为例,实证分析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情况与其学术影响力之间的关系,并对微信公众号运营提出建议。方法 选择清博数据大平台2018年7月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榜单中的医学类公众号,统计其微信传播指数、文章阅读量和点赞数、相关论文的被引频次、期刊影响因子,通过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微信传播指数与其影响因子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且被推送论文的被引频次与未被推送论文的被引频次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目前,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对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的作用有限,可以从重视研究者的需求、增加文章的易读性等方面进行改进。
目的 研究学术期刊编辑人员的职业责任建设策略,强调加强学术期刊编辑人员职业责任建设的重要性,为学术期刊编辑人员职业责任建设提供思路。方法 在对职业责任进行界定与分类的基础上,从岗位责任和伦理责任两个方面研究学术期刊编辑人员职业责任建设。结果 完善编辑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建立基本的岗位责任;通过伦理责任建设,培养编辑人员的职业责任感。结论 学术期刊编辑人员职业责任关系到期刊质量和期刊发展,必须重视职业责任建设。
目的 探讨青年编委会的组建方法及青年编委会对期刊质量提升的作用。方法 以《含能材料》为例,从青年编委会的队伍建设、青年编委助力期刊内容提升、搭建青年编委学术交流平台3个方面出发,剖析青年编委会组织架构与成员的遴选条件,提出通过组建青年编委专辑,邀请青年编委审稿,搭建平台展示青年编委科研心得体会,增进青年编委学术交流等方式促进青年编委参与期刊出版活动,促进期刊质量提升,助力青年学者成长。结果 青年编委参与期刊发展,可提高期刊约稿比例,提升期刊内容质量,丰富期刊衍生平台推文形式,提高用户黏性。细致严谨的审稿有利于提升期刊传播内容的学术质量。期刊致力于搭建平台和增进青年编委间的学术交流,可促进青年编委学术关系的积累,增强青年编委对期刊的向心力和归属感。结论 青年编委是期刊核心竞争资源的潜力所在,应注重发掘和管理,促进青年编委队伍建设与效能发挥,助力期刊长效发展。
目的 总结《光学学报》采用专题编辑(Topical Editor, TE)送审稿件的经验,为科技期刊提高学术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严格的标准遴选了22位TE,并将传统审稿流程中的编辑送审改为TE送审。根据研究方向从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的来稿中挑选459篇交由TE送审。从稿件送审数量、平均外审周期、审稿意见等方面评价TE送审模式的实施效果。结果 TE可以精准地送审稿件,提高期刊学术质量,节省编辑时间。结论 TE送审可以进一步提高中文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
目的 研究国际知名高校出版社对基本科学指标(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ESI)学科的贡献度。方法 利用ESI和InCites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研究2007—2017年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和牛津大学出版社下属期刊对ESI学科的贡献度。结果 国际知名高校出版社下属SCI收录期刊对ESI学科的累计贡献度较高,且累计被引贡献度和发文贡献度的差距较小,一些老牌SCI收录期刊的贡献尤为明显;但部分顶尖学科领域存在优质稿件外流现象。结论 国际知名高校出版社的期刊发展与学科建设的互促模式发展成熟,充分利用高校学科发展的带动优势,成功培育一批竞争力较强的科技期刊。我国高校期刊应抓住“双一流”发展机遇,加强与专家学者联系,打造品牌,形成期刊与学科同步发展的格局。
目的 学术论文作为学术研究的书面描述和文本展现,相继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类型。研究Web of Science和Scopus数据库与Nature 3种文献分类体系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加深人们对不同文献类型的理解,促进科技评价更加合理。方法 统计2008—2017年Nature刊载论文在Web of Science、Scopus与Nature中分别对应的文献类型,对3种文献类型进行比较分析,并将结果可视化。结果 同一数据集在Web of Science、Scopus和Nature中分别对应不同的文献分类,且文献类型种类也不尽相同。Article、Letter、Editorial、Review等类型在3种文献分类体系下均存在,但其含义却不甚相同。 结论 科研评价时,要考虑数据库与期刊的文献类型差异,对单篇论文、期刊、机构等进行更合理的计量与评价。
目的 分析一段时间内期刊文献关键词的分布特征,探析期刊文献关键词分布特征与期刊学术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用曲线拟合法分析学术期刊关键词的分布规律。以我国15种情报学期刊为例,提取期刊刊载文献的关键词;在Excel中进行曲线拟合,获取学术期刊关键词分布的幂函数方程;分析期刊关键词分布的幂函数方程的参数(包括指数和系数)与期刊学术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我国情报学期刊的关键词呈典型的负幂函数分布,负幂函数方程的参数与期刊影响因子、综合评价值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结论 期刊关键词分布的负幂函数方程的参数可作为期刊学术质量评价的指标之一。
目的 查明我国中英双语期刊办刊模式的种类、数量、分布特征;总结不同办刊模式在期刊发展中的作用;分析双语出版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策,以促进我国双语出版期刊的健康发展。方法 主要采用网络调查、电话咨询的方式调查中英双语期刊的出版情况。结果 双语出版按出版主体分为期刊社(编辑部)双语出版模式、合作出版商双语出版模式、数据库商集成双语出版模式。按出版形式可分为双语对照出版模式和双语混合出版模式。双语出版在推进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结论 双语出版期刊应该明确目标,选择继续进行双语出版或者终止双语出版;增加国际传播途径是双语出版的关键。
目的 系统介绍《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7)》的内容和成书背景。方法 通过文献调研与分析,探讨该书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结果 该书展现中国科技期刊的整体图景,比较分析中外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及增长趋势,更进一步探讨其背后的历史、环境机制差异等影响因素,启发多种期刊研究角度。 结论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7)》为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成长指出较为清晰的发展路径,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