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创刊主编在创办学术期刊中的重要作用,以期对国内英文期刊的创办和快速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办刊实践,总结了创刊主编在创办新刊中所做的工作以及具体实践方式,并为新刊遴选主编提出了建议。结果 主编在创办新刊时,在建立编委团队、遴选优秀文章、策划前沿专题、提高审稿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结论 新创办期刊要切实发挥主编的责任和义务,才能保证新刊的正常发展,迅速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目的 研究高校学报专家办刊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破解的对策,以引起高校学报主管部门和主办单位的重视与支持,切实提高办刊质量。方法 结合笔者20余年高校学报办刊实践,采用电话访谈和QQ、微信交流等方法。结果 高校学报专家办刊面临的主要困境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办刊时间和精力难以保证;二是编辑业务不够熟悉;三是组织管理能力不强。结论 高校学报专家在组织稿源、把关学术质量、扩大期刊社会影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他们办刊对高校学报质量的提升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面临的困境可采取4个对策进行破解:一是适量承担教学科研任务;二是加强编辑出版业务学习;三是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四是采用“专编结合”办刊模式。
目的 为科研工作者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提供参考文献引用的科学化范式,促进学术论文科学化、高水平发展。方法 基于知识创新和文献的学术论证理论,定性地提出学术论文参考文献引用的科学化范式。结果 参考文献引用科学化范式主要包含引用的文献数量、质量、载体类型、新旧程度、语种、位置分布以及格式七个方面。结论 提出的论文参考文献引用科学化范式具有普适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目的 为正确理解和执行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为规则的修订完善提供参考。方法 对《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的概念内涵进行逻辑分析,指出其引文页码著录存在的问题。结果 对“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时,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 ]’外著录引文页码”这一表述提出了修改建议;提出多次引用同一篇期刊析出文献的引文页码的著录方法。结论 建议“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修改为“多次引用同一文献”,进一步明确其页码著录方式。
目的 了解《预防医学》杂志同行评议专家审稿情况,为学术期刊提高同行评议流程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以《预防医学》杂志为例,通过稿件远程处理系统,导出实际完成时间为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的所有同行评议记录,分析评审专家的审稿数量、审稿时间、超时审回以及拒绝审稿数量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评审专家超时审稿的影响因素。 结果 《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同行评议稿件1000篇,涉及评审专家137人,占评审专家总数的68.16%。评审专家审稿最少1篇,最多48篇,中位数5篇。单篇审稿时间最短的当天审回,最长99 d,中位数为8 d。审稿数量不同的评审专家的审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稿件质量的审稿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审稿超时与审稿数量和稿件质量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结论 年审稿数量不会影响单篇审稿时间,但稿件质量较差或者审稿数太少会导致评审专家超时审稿。建议学术期刊保持适当规模的同行评议专家,控制好稿件送审数量和送审节奏;编辑部应加强稿件初审,及时更新评审专家信息,加强同行评议流程管理。
目的 探索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成功运营的模式和策略。方法 统计《暖通空调》《中国中药杂志》《金属加工》3种科技期刊的微信公众号2016年8月1日—2016年8月31日的发文内容和点击量,分析不同定位下发文内容、表现形式、内容来源对点击量的影响。结果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可以在准确定位、以互联网思维思考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多媒体形式、注重内容原创和二次加工、策划和利用热点、缩短发布周期、组建专业运营团队等方法,成功运营。结论 科技期刊可从服务期刊、报道专业技术,专注科普和大众教育,围绕大行业背景、注重多媒体形式表达这3种模式运营微信公众号,办出特色。
目的以新闻传播类核心期刊为例,探究其微信平台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为其更合理地使用微信平台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规范分析、案例分析和文献分析的方法,以34种新闻传播类核心期刊为例,对其微信平台的建设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基于统计数据研究其应用现状。结果 当前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微信平台建设比例近74%,但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认证与推送数量有限、内容与编辑趋于格式化、结构与功能参差不齐、用户体验的忽视与误区等问题。结论 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在其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应该积极适应多元化的媒介环境,在平台运营管理、内容编辑推送、结构功能完善、用户思维建立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改进,从而提升期刊的影响力。
目的 分析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信息科学与图书情报学论文的文献级别用量指标(使用次数)与被引频次的分布情况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以揭示论文使用与被引的规律及相关关系。方法 收集2013—2015年WoS数据库收录的信息科学与图书情报学领域被引频次TOP 5%、使用次数TOP 5%论文的数据,分析文献类型以及被引频次和使用次数在不同年度的情况及相关性。结果 被引频次TOP 5%、使用次数TOP 5%以及两者重合文献的主要类型均为Article。2013—2015年发表的论文的使用次数(180 d)和被引频次均差异显著(P值均小于0.05),前者逐年增加,后者逐年减少;使用次数、使用次数(180 d)和被引频次弱相关(P值均小于0.05);各年度中除2015年外均有相关性。结论 引文时间窗口期越长,论文被引频次越高,一定时间内学者们更倾向于使用较新的文献;揭示了论文使用与被引之间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和引文时间窗口期有关。
目的 了解中国农业科学类英文期刊的基本概况及其国际影响力现状,为办好英文刊物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 收集、整理与统计中国农业科学类英文期刊数量、种类、基本引证指标、国际影响指标、作者分布情况和载文量等数据资料,分析其国际影响力。结果 目前中国有效的农业科学类英文期刊共11种,其中有4种期刊被SCIE收录,1种期刊被ESCI收录。11种期刊存在影响因子总体偏低、学科排名靠后、国际影响力指数不高、作者分布仍以中国为主、优质稿源不足等问题。结论 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和国际化程度、走集群化道路、增强营销、引入多种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中国农业科学类英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目的 扩大我国部分重点高校(“985工程”院校)英文科技期刊的国际传播,为提高办刊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以北京部分重点高校主办的英文科技期刊为调研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将影响高校英文科技期刊国际传播的因素划分为三级指标进行调研,对调研数据进行整理,并进行案例验证。结果 稿源与组稿、网络发布、经费支持、编审人员是高校英文科技期刊国际传播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为高校英文科技期刊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鼓励部分重点高校创办更多的英文科技期刊,从而进一步提升期刊质量,拓宽传播渠道,推进数字化服务,扩大期刊的国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