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冷怀明, 栾嘉, 王红, 等. 军队院校科技期刊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 编辑学报, 2010,22(4):340-342.
|
[2] |
秦江敏, 王荣, 林平, 等. 军队12种技术院校学报2005—2008年主要评价指标统计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0,21(6):790-793.
URL
|
[3] |
栾嘉, 冷怀明, 徐迪雄. 军队院校科技期刊如何应对“体制改革”之势[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3,24(3):444-447.
URL
|
[4] |
李勘. 知识管理思维下的学术期刊建设运行探析[J]. 科技与出版, 2018(1):43-45.
|
[5] |
高洁, 王聪聪, 麻然平, 等. 军队高校科技期刊转型发展的问题及建议[J]. 医学信息, 2020,33(1):12-13,16.
|
[6] |
张硕, 宋晶. 军队院校期刊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创新[J]. 管理观察, 2016(30):100-102.
|
[7] |
李睿旻. 在强军新形势下军队期刊青年编辑的职业素养提升[J]. 编辑学报, 2019,31(S2):273-275,307.
|
[8] |
李淑娟, 李鸿斌. 军队院校期刊数字化出版现状及发展C]// 2016年第8届科技期刊发展创新研讨会论文集,兰州:[s.n.] 2016: 55-57.
|
[9] |
杨勇, 栾嘉, 冷怀明. 以学术影响力为中心的办刊策略——以《第三军医大学学报》为例[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26(5):532-536.
doi: 10.11946/cjstp.201501120044
URL
|
[10] |
孙威, 汤雪峰, 王昌度, 等. 军队综合大学学报综合实力提升的分析与建议[J]. 传播与版权, 2016(6):36-38.
|
[11] |
叶祝弟. 综合性学术期刊评价困境蠡测——综合性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建构略论[J]. 学术界, 2019(8):101-111.
|
[12] |
徐会永. 综合性高校学报质量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探讨——以《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例[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25(7):885-889.
URL
|
[13] |
王泽龙. 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分析——基于2001—2009年CSSCI论文数据[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33(3):229-234.
|
[14] |
颜帅, 佟建国, 蒋伟. 高校科技期刊应努力转变办刊理念[J]. 编辑学报, 2006,18(3):206-208.
|
[15] |
田峰, 尹玉吉. 论综合性学术期刊存在的合理性[J]. 编辑学报, 2013,25(3):211-213.
|
[16] |
陈颖. 体制之弊与纠偏之路——也谈高校学报的专业化转型[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26(4):123-127.
|
[17] |
仲伟民, 朱剑. 中国高校学报传统析论——兼论高校学报体制改革的目标与路径[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27(5):20-34,159.
|
[18] |
朱剑. 高校学报的专业化转型与集约化、数字化发展——以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为中心[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25(5):5-27,158.
|
[19] |
叶红波. 高校综合性学报专业化改革的可行性——基于成功案例的分析[J]. 出版发行研究, 2014(6):39-42.
|
[20] |
赵新科. 高校综合性学报专业特色化更名后的现状与思考[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7,28(2):112-116.
doi: 10.11946/cjstp.201611030906
URL
|
[21] |
程琴娟. 学术评价导向下高校综合性科技期刊发展之困与破解——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例[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7,28(5):485-489.
doi: 10.11946/cjstp.201702210113
URL
|
[22] |
邱均平, 李爱群. 国内外期刊评价的比较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13(3):60-65.
URL
|
[23] |
叶继元, 朱强. 论文评价与期刊评价——兼及核心期刊的概念[J]. 学术界, 2001(3):72-80.
|
[24] |
胡绍君, 郑彦宁, 成颖. 学术期刊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 情报杂志, 2020(2):169-175.
|
[25] |
张积玉. 有关学术期刊评价研究的几个关系问题[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49(1):169-176.
|
[26] |
程郁缀, 刘曙光. 论文质量、期刊质量与期刊影响力[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39(5):64-69.
|
[27] |
蔡蓉华, 史复洋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研究综述[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2,20(5):2-5,13-90.
|
[28] |
金碧辉, 汪寿阳, 任胜利, 等. 论期刊影响因子与论文学术质量的关系[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0,11(4):202-205.
|
[29] |
苏新宁. 构建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体系[J]. 东岳论丛, 2008,29(1):35-42.
|
[30] |
张积玉. 学术期刊影响力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39(5):70-76.
|
[31] |
邱均平, 李爱群, 周明华, 等.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的特色、做法与结果分析[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4(4):64-69.
URL
|
[32] |
庞景安, 张玉华, 马峥. 中国科技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0,11(4):217-219.
|
[33] |
王涛, 刘文礼, 王飞跃, 等. 国际军事类学术刊物影响力简评[J]. 指挥与控制学报, 2015,1(4):375-383.
|
[34]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8)[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8.
|
[35] |
郭伟. 学术期刊融合新媒体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J]. 编辑学报, 2018,30(2):137-140.
|
[36] |
张海生, 蔡宗模, 吴朝平. 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历程、问题与展望[J]. 中国编辑, 2018(1):76-82.
|
[37] |
陈亮明. 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J]. 解放军报, 2015-08-24(11).
|
[38] |
朱琳, 张晓宇, 刘静, 等. 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融合出版现状调研与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30(6):606-612.
doi: 10.11946/cjstp.201902200108
URL
|
[39] |
肖加元, 张利平, 朱德东. 媒介融合、社交网络与学术期刊发展——基于266家学术期刊的调研数据[J]. 高等教育评论, 2016(1):188-198.
|
[40] |
李文娟, 张红霞. “双一流”建设契机下高校学术期刊编辑人才的发展之路[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30(1):64-69.
doi: 10.11946/cjstp.201806210543
URL
|
[41] |
杨红梅. 高校学报编辑的角色变迁及其基本定位[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3,24(5):975-978.
URL
|
[42] |
朱剑. 如影随形四十年来学术期刊编辑的身份焦虑——1978—2017年学术期刊史的一个侧面[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33(2):1-35,192.
|
[43] |
田峰. 论高校学报编辑队伍的职业化[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29(6):77-80.
|
[44] |
史海英, 孙协胜, 高凌杰. 提升军校学报编辑力量的思考[J]. 天津科技, 2019,46(10):97-99.
|